◎劉江涓
折紙是近年來小學美術手工制作課程中的重要載體。折紙藝術因為其本身的特點對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具有積極的意義。那么,教師如何在折紙教學中最大化地發揮出折紙的作用呢?則需要教師結合教學實踐,進行深入探討。
美術觀察是指學生對作品的觀察與思考,通過觀察理解作品的內在意義,手工折紙對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具有明顯的作用。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引導學生在活動中仔細觀察,善于發現細節中隱藏的問題。將繪畫技法與想象結合起來,使學生的能力得到提高。不能只是強調想象或基礎知識。應將兩者統一起來,這樣作品就不會死板。小學生處于人生的初級階段,對很多事物充滿了好奇心,所以他們的想象力極為豐富。有了想象力才能有創造力,世界的前行離不開創造力。因此,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尤為重要。通過仔細觀察并認真思考,學生可以很快悟出作品的內涵。一旦學生的觀察能力得到了提高,那么以后在模仿、創造中就會更加得心應手。我們還應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例如,在教師教授紙飛機活動中,教師將基礎折法教完后,應讓同學們思考,通過改變哪些折法,可以將飛機折得更美,讓飛機飛得更高。也可以讓同學們折完后,結合自己的愛好為自己的作品取上名字。還可以讓學生組成團隊,比賽哪個小組的飛機飛得更遠,最后教師對優勝組給予獎勵。這樣,紙飛機就有了超出手工制作的意義。在創造性折紙中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提升了他們的觀察能力。
學階段的折紙教學不應該只停留在教給學生會折多少種類的手工為目標,而是應該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其他綜合能力為目的。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的智慧存在于他的手指尖上。”動手操作對小學生的成長具有一定的促進意義。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除了必要的教學部分外,應注重學生的自我動手操作能力的鍛煉,使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通過不斷地練習和嘗試,能夠極大地提升其手腦合作的協調性,通過動手操作折紙,可以鍛煉學生的大腦的支配協調作用。
在課堂的練習之外,老師還可以布置作業。如一周安排一次折紙課,那么在下次折紙課的時候每人呈現一個自己想象的折紙作品,不要求精美復雜,重在發展學生的聯想力。學生在得到任務后就會去想方設法完成自己的作品,不管是單獨思考、與同學討論或是求助書籍和父母,都是非常好的結果。
折紙課不是枯燥的習題課,不是為了讓學生去完成課本上的某個作品,而是讓學生在折紙的過程中發現并找到其中的樂趣,從而提高自身藝術素養。
隨著世界經濟步子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環保意識日益增強,人人提倡環保,節約用紙。因此教師在進行手工教學時,需要時刻向學生滲透環保意識教育,培養學生的良好品質。對學生提前進行環保意識教育,也非常有利于低碳生活的建設。教師在手工折紙課中,教學的對象較多,涉及用到的紙張量也就比較大,因此,就要避免資源的浪費,樹立環保意識。教師應該在教學的過程中,告訴學生,不要肆意浪費,并告訴學生誰的作品用紙量最少,就會給予一定的小獎勵,讓學生主動去抵制浪費,并可以主動把其他同學剩下的邊角料回收進行二次利用。或者教師可以去帶領學生發現生活中的廢紙等還可以二次利用的物品,讓學生去動手制作。在現實生活中這些物品是很多的,比如廢棄雜志、廢棄報紙、廢棄包裝盒和廢棄紙片等。讓學生們主動去回收二次利用,不僅僅是對低碳生活的幫助,還為學生自己動手創造的作品賦予了不一樣的“靈魂”。讓學生用雪亮的眼睛去發現美、觀察美和理解美。
小學生手工折紙教學在實際的教學應用中,不僅培養學生的課余興趣愛好,還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考能力。紙是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物品,并且有很好的可塑造性。教師通過以課程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課,鼓勵學生去主動動手創造,動腦思考。從而可以直接性地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有創新思維。教師引導學生去尋找生活中的美并且發現美、創造美、感受立體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