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 娜
(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社會保險管理中心 河北省秦皇島市 066004)
針對當前制度發展過程中暴露出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當務之急是在認清我國基本國情的基礎上,找準正確的改革方向。在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過程中,要始終堅持共建共享、籌資責任相對均衡的原則,堅守互助共濟本質,在優化法定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基礎上,以多層次制度體系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醫療保障與健康服務需求,加快建成覆蓋全民、統籌城鄉、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中國特色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同時注意推進醫療保障與醫藥服務體系高質量協同發展,為全體國民提供更加穩定、可靠且持續的醫療保障預期。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面對復雜形勢和繁重任務,首先要有全局觀,對各種矛盾做到心中有數,同時又要優先解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帶動其他矛盾的解決。”中國特色醫療保障制度的深化改革任務同樣是復雜且繁重的,我們既要從總體上去謀劃,也要注重牽住“牛鼻子”。醫保制度深化改革的首要任務在于優化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作為整個中國特色醫療保障制度體系的主干,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發揮著重要的基本保障功能。只有優化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才能為全體人民提供穩定、可靠的保障,同時也能為醫療救助、補充醫療保險、商業醫療保險、慈善救助等其他層次醫療保障制度的發展厘清邊界,提供更加清晰的發展空間與機會。
確定重點保障對象,促進老年人群健康。貧困老年人、高齡老年人(尤其是女性高齡老年人)是典型的脆弱群體,他們擁有的家庭資源相對更少,健康狀況總體欠佳,面臨著更高的健康風險,對健康資源的需求也更強烈。
遵循健康促進機制,提升老年人群整體健康水平。醫療與保健是基本醫療保障制度促進老年健康的兩條主要路徑。從醫療路徑上看,醫療服務的利用率、及時性是影響老年健康的重要因素。盡管國家明確了醫療資源下沉的政策導向,但是農村地區仍普遍面臨優質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未來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設計與政策優化應更加注重對農村地區的支持,促進農村居民尤其是行動不便的農村老年人自愿接受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就近、及時獲取適宜的醫療衛生資源。從保健路徑上看,營養、保健服務、壓力、健康行為的改善能有效提升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未來我國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設計與政策優化應致力于從“上游”入手引導,助力健康知識普及,加強慢性病防控,促進健康行為轉變,從而有效降低老年人患病的概率與風險。
發揮醫療保障扶貧兜底作用,精準施策打贏脫貧攻堅。安民始終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首要政治任務,舉全局之力、全系統之力,強力推動、狠抓落實,形成全省醫保扶貧“一盤棋”的工作格局。抓政策規范,織牢三重保障網。印發扶貧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明確7大目標任務、4項基本原則和14項重點工作及5項保障措施,落細落實脫貧攻堅硬任務。先后印發20余個文件,推進市級扶貧政策統一,解決醫保扶貧政策“待遇差”問題。抓任務落實,兜住保障底線。制定問題排查整改、回頭看、專項整治、問題排查指南等方案,組織開展自查排查、調研走訪、暗訪調查、飛行評估和深度體驗、省市聯合督導,以問題排查整改常態化促進政策落實。開發建設醫療保障脫貧攻堅動態監測系統,匯總省市縣鄉村戶人7級數據,精準掌握貧困人口參保、資助、醫療費用、待遇兌現等情況,讓信息科技和大數據助推政策落實。抓服務提升,推行“一單制”結算。克服疫情影響加快信息系統改造,今年6月,全省所有縣(市)均實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住院醫療費用縣域內“一站式服務、一窗口辦理、一單制結算”。
對接健康保障政策,拓寬老年健康促進路徑。除了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外,我國設立了多項老年健康促進政策,如《“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十三五”健康老齡化規劃》《健康扶貧三年攻堅行動實施方案》等。未來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設計與政策優化要能夠引領、整合現有的老年健康促進政策,避免制度間的交叉與沖突,使各種老年健康制度形成合力而非張力,共同促進老年人口健康。在醫療路徑與保健路徑之外,應積極探索基本醫療保障制度促進老年人口健康的其他路徑,并做好老政策與老路徑、新政策與新路徑的對接工作,促進老年人口健康,實現健康老齡化。
我國推進基本養老保險改革要以共濟性為核心,要發揮好二次分配的公共政策功能,縮小一次收入分配差距。我國在多年個人賬戶“做實”試點停滯不前的情況下,現收現付制下的名義賬戶制將成為一種比較務實的選擇,體現“適度”差別,激發參保者的積極性。同時,根據省級統籌推進情況和中央調劑金制度運行情況,盡快開啟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改革,實現費率水平、費率結構、繳費基數核算方式和待遇計算發放辦法等的制度結構的統一,基金管理的統收統支的管理一體化,制定并實施全國統一的養老保險經辦服務標準流程。要加快推進農民工市民化進程,實現農民工主體、機會、結果三方面平等,這對于擴大繳費人群、夯實繳費基礎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