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易藍
民間美術來自民間,它不僅更具民族色彩,也帶有本土風情。將民間美術資源應用于小學美術教學,學生就可以在學習美術知識之時,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這不僅可以讓學生對民族文化產生強烈的認同感,也能讓學生對美術的欣賞和理解達到一個更高的境界。
我國是一個有著幾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國,在這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先人為我們留下了無數的傳統文化,而民間美術就是其中的一種。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所接觸的新鮮事物也越來越多,在多元文化的沖擊下,很多小學生開始忽視本土文化,追捧外來文化,這對于傳統文化的弘揚以及學生的成長都是極為不利的。將民間美術資源運用于美術課堂,學生就能感受到我國傳統文化之美,從而產生民族榮譽感,主動去了解民間藝術。大部分小學生都認為美術是一項高雅的藝術,對于自己來說沒有實用價值,所以不喜歡學習美術。而運用民間美術資源展開教學內容,學生就能發現,其實美術就在身邊,是我們可以接觸的藝術,從而轉變對美術的認知,提高學習美術的積極性。此外,民間美術素材來源于生活,不僅取材方便而且制作簡單,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制作美術素材,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人心,美術在教學中的地位也日益凸顯出來。為了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也為了弘揚傳統文化,增強小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越來越多的美術教師開始將民間美術素材引入了美術課堂。但是目前為止,民間美術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教師的知識儲備量不足,對于課堂教學也沒有合理的規劃,在挑選民間美術素材時都是隨心而定,根本不會結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層層遞進,合理為學生挑選素材。其次,在課堂教學時,教師只注重將知識傳遞下去,一味強行灌輸,而不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去感悟民間美術的魅力,這就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足,課堂參與感較低,無法真正學習到民間美術知識。
在千百年的傳承中,我國民間形成了許多獨具特色的經典藝術作品,這些作品都是美術教師可以選擇的美術素材。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有限,在挑選民間美術素材時,教師就需要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年齡特點,為他們精心挑選素材,由淺入深地教授他們美術知識。只有這樣學生的注意力才能被緊緊留在課堂,有效提高美術課堂的效率,使學生真正學到美術知識,發現傳統文化的魅力。例如:在折剪紙教學時,我收集了剪紙作品作為民間美術資源。想要搜集一些精美又復雜的剪紙作品難度較大,所以我直接在網上搜集了一些剪紙作品,并通過多媒體的形式呈現在學生眼前。在播放剪紙作品時,學生連連發出驚嘆之聲,很多學生根本沒有想到剪紙居然有這么多花樣。在極具吸引力的剪紙作品中,學生的注意力被緊緊留在課堂,他們不僅感受到了民間藝術的魅力,也學會了如何從美術的角度去賞析剪紙。
色彩是美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多美術作品都離不開色彩的渲染,而提到美術,人們最先想到的也是五顏六色的顏料。所以,在美術教學中,教授學生色彩知識,讓學生懂得如何合理搭配色彩是必須的。小學生生活閱歷比較淺,審美能力有限,他們不懂得顏色搭配,所以在彩繪時,他們通常都是隨心所欲,胡亂噴涂。想要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明白不同的色彩搭配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教師就可以選擇京劇臉譜這種民間美術色彩啟迪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感悟美術色彩的魅力。
小學美術教材中和民間美術有關的知識并不多,在教學中,教師想要讓學生充分了解民間美術,發現傳統文化之美,就需要將眼光放長遠一點,不能局限于教材。每個地區都有其獨特的文化,在挑選民間美術素材時,教師應該挖掘本土文化,將學生身邊的美術素材引入課堂。同時,教師也應該善于引導學生,讓他們從家庭生活、大自然風光、民間建筑中去發掘身邊的美術,并自己動手制作美術素材,以此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民間藝術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在小學美術課堂融入民間美術素材,不僅能使美術教學的內容更加豐富,吸引學生對美術的興趣,還能讓學生感受到民間美術的感染力以及生命力,從而產生強烈的民族文化認同感,并主動將我國傳統文化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