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亦艷
(中共蕭縣縣委黨校 安徽蕭縣 235200)
有利于蕭縣經濟的轉型升級。旅游業作為第三產業中的朝陽產業,它與經濟的發展有密切的影響關系。旅游消費可以擴大第一、第二產業市場,為其他服務行業開辟領域,帶來商機,同時也可以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從理論上講,旅游業并不創造和增加社會財富,它只是通過旅游者的旅游消費,使社會財富在不同地區、不同行業進行再分配。但是旅游可將客源地的社會財富轉移到接待地,對一個地區來說,這種他地社會財富的流入,無疑是一種經濟“注入”,它不僅帶來巨額創匯,更會促進一個地區經濟的發展。
有利于幫助人民群眾脫貧致富。旅游業是吸納就業的重要產業,旅游業每增加1個就業人員,就能帶動增加5個就業崗位。從傳統產業來看,吸收社會就業容量是有限的,而旅游作為一項勞動密集型產業,它能以較少的就業成本廣泛吸收社會就業,并帶動餐飲業、商業、食品加工業等行業的發展。我縣人口密集高,現有常住人口120.2萬,且大部分為農民。隨著近年來高效設施農業的發展和產業的轉型升級,產生了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由于旅游業投入成本少,見效快,旅游地區能夠依憑其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吸引旅游者,從而帶來豐厚的旅游收入。政府又可以用其旅游收入改善旅游環境,發展旅游配套設施,從而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這種旅游消費增加刺激經濟活動擴大導致收入、就業機會進一步增加的誘導效應,其作用相當于間接效應的三倍。因此,發展旅游業對于緩解我縣就業壓力、提高群眾生活水平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有利于提高我縣群眾整體素質。提高人民素質目前我們主要依賴于兩條途徑,一是靠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的體能素質和道德修養素質,二是靠靜態的文化教育,提高人民的知識、文化素質。其實,發展旅游也是提高人民素質的一條重要途徑。這是由于,旅游是一種動態的教育形式,它不僅可以通過旅游鍛煉和提高旅游者的體能素質,還可以通過旅游過程中的觀城市風光、訪歷史古跡、游自然景觀、尋民俗風情等,使旅游者得到動態的文化科技知識學習和信息交流,特別是旅游者在旅游中通過看、訪、尋、探,受到心靈上的撞擊,使旅游者得到更多的觀念上的更新,這正是人民素質提高的內在基礎。發展旅游業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目前,我縣的整體經濟水平已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消費水平相對較高,可是與之相對應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卻遠遠滯后于經濟發展水平。因此,我縣發展旅游業勢在必行。
得天獨厚的區位、交通優勢。蕭縣地處安徽省最北部,東臨徐州,南接淮北,位于淮海經濟區、徐州都市圈、宿淮城市組群的中心部位,長三角城市群北翼,被譽為“淮海明珠”。蕭縣四通八達,擁有承東接西、溝通南北、雙向開放、梯度推進的戰略區位優勢,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東襟淮海,西按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齊魯,素有“四省通衢”之稱,區位十分優越。尤其是融入淮海都市圈,2020年徐州地鐵全面竣工通車,蕭縣規劃將徐州地鐵延長到蕭縣,屆時將迎來蕭縣東擴發展新時代。這是一條改變蕭縣命運的融入大道、黃金大道、希望大道,將使蕭縣真正融入徐州“半小時經濟圈”,為更好地推進徐蕭一體化發展,加快建設“徐州副中心”,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有利條件。
豐富的人文、歷史、自然資源優勢。蕭縣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境內名勝古跡眾多,文化遺產豐富。有距今超過6000多年的文明史,3100多年的建城史。古有“文獻之邦”之稱,地處中原文化、東夷文化的交匯區,是中國漢文化、孝善文化、陶瓷文化、伏羊文化的重要發源地。被稱為中國畫都、漢興福地,獲得中國國畫之鄉、中國葡萄之鄉、中國羊肉美食之鄉、中國曲藝之鄉、安徽省優秀旅游城市、徽商最佳投資區域等榮譽。蕭縣還有始于新石器時代的金寨遺址、始于隋朝的白土鎮歐盤窯址,圣泉寺、皇藏峪、天門寺、花甲寺遺址、蕭縣孔廟、相山寺遺址、廣濟寺遺跡、蕭龍士故居、黃河故道、李明揚紀念館、王子云故居,東漢后期古葬群、淮海戰役總前委舊址、農業學大寨典型——郭莊大隊、“孝”文化代表——鞭打蘆花車牛返村等。這些遺址都是極具開發價值的旅游景點,尤其是白土鎮歐盤窯址和莊里鄉尠溝村金寨遺址,已挖掘出大量文物,不論其成型、研磨、拋光、打孔工藝都相當精細。其中的玉璧、玉刀、玉錐等,至今光艷如新,為我國目前同期出土文物中所罕見。
綠色、環保的生態宜居環境。近年來,蕭縣縣委縣政府除了果斷關閉了一大批高污染、高耗能的小企業以外,大刀闊斧進行環境整治,改變了持續多年的臟亂差現象,得到廣大百姓衷心擁護、一致好評。城區面貌發生翻天覆地變化,顛覆了蕭縣在人們心目中的傳統形象。現在,蕭縣的環境好了,水綠了,天藍了。主次干道、居民小區、背街小巷都實現了綠化、亮化,并配備公共水廁,實現市場化保潔全覆蓋。大力實施“增綠提檔”工程,掀起了鋪天蓋地種樹、見縫插針植綠、漫山遍野造林的綠化高潮。蕭縣獲得“省級森林城市”“省級園林縣城”等文明稱號。今年,蕭縣鞏固擴大省級文明縣城創建成果,全力創建國家園林城市。此外,村莊環境綜合整治成效顯著,完成22個鄉鎮污水處理廠和地下污水管網建設,完成農村改廁3.2萬戶。深入開展空心村整治,完成4000畝整治任務。加強美麗鄉村建設,努力打造特色小鎮,農村環境持續改觀。
蕭縣一直擁有“果海糧倉、中國水果之鄉”的美譽,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近年來,蕭縣旅游業發展成績斐然。從已建成和在建的旅游項目來看,主要有以下5種類型:
以休閑觀光農業為主要內容的生態旅游。近年來,隨著我縣林果業的發展和鄉村基礎設施的提檔升級,我縣的觀光旅游農業進入迅速發展時期。特別是城市周邊的現代農業基地、觀光農業項目的數量迅猛增長,內容不斷豐富,經營形式由過去單純的觀光性質向度假、操作等方向拓展延伸,都市型休閑觀光農業應運而生。官橋鎮沈峪生態觀光園、莊里鄉“千畝銀杏園”“千畝花椒園”“千畝石榴園”“千畝杏柿園”等山雜果開發基地、孫圩子鄉“飲馬泉”山莊和千畝果樹觀光采摘園、丁里鎮生態農業觀光園齊頭并進,呈現錯位發展、多點開花的喜人局面。劉套鎮黃河故道園藝場的鼎茂度假村、白土鎮皇藏峪秀峰休閑度假村等都是將現代高效農業與生產、示范、觀光、教育相結合的典型。
以感受傳統習俗為主要內容的民俗旅游。近年來,蕭縣在前期旅游發展過程中,注意吸取經驗,善于抓住游客的品味和需要,挖掘本地濃郁的傳統習俗,開發了一批以體驗傳統習俗為主要內容的民俗游項目。如始于1942年,由蕭龍士創辦的“桃花筆會”,形成了蕭縣一個獨特的文化景觀,每年4月8日都會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的書畫愛好者。蕭縣有歷史悠久的書畫氛圍,被譽為中國書畫之鄉,誕生了許多書畫名家,中國漢畫學會第十六屆年會在蕭縣圓滿召開。除此之外,蕭縣還有著名的墜子戲、年畫、伏羊美食宴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蕭縣還是全國孝文化的代表,“鞭打蘆花”故事的發生地。立足特色孝文化資源,精心打造孝善文化品牌,把鞭打蘆花車牛返村作為孝道教育基地,借助書畫創作載體,精心組織孝賢古會和孝文化節,建設中國百孝文化園,編排“鞭打蘆花”“蘆衣順母”等戲曲,拍攝孝文化主題微電影,傳播地域特色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助推社會和諧發展。
以體驗皇藏峪、天門寺美景為主的觀光旅游。相傳當年劉邦自芒碭山斬白蛇起義,被秦兵追得無處藏身,便一口氣跑到徐州正南蕭縣東南的一座深山里避難,山上正好有個山洞,剛好容下他們十幾個人,劉邦他們一行幾人順利躲過一劫。劉邦藏身的山洞就叫作“皇藏洞”,此山峪也就改稱“皇藏峪”,沿用至今。皇藏峪位于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處,總面積2273.33公頃。皇藏峪屬喀斯特地形的石灰巖山地,多溶洞、流泉和山石景觀。最高峰為平頂山,海拔389米,一般山峰高度在100~300米之間。景區內有地球同緯度保存最好完好的落葉闊葉林帶,動植物種類繁多,小氣候明顯,素有“幽谷圣地”“淮海佳境”之稱。歷史上許多文人墨客如北宋大文學家蘇軾、明朝兩淮運同薊門許一誠、清朝進士陳觀國、康有為等都曾親臨皇藏峪并賦詩。景區于1992年被國家林業部審定為國家級森林公園,2000年被國家文物保護委員會授予“中國歷史文化遺產”稱號,是國家AAAA級景區,更是蕭縣的一張名片,拉動蕭縣旅游業和第三產業發展。
以感受節日氣氛為主要內容的節日旅游。近幾年,為了宣傳、提升我縣的旅游形象,著力打造了一批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旅游節日。如“萬畝西瓜采摘節”“黃河故道水晶梨觀光采摘節”“苗山千畝葡萄采摘節”“孫圩子徐里石榴采摘節”四大采摘節、劉套每年4月8日的“桃花筆會”、蕭縣書畫節、石榴節、伏羊美食節等。現在每逢春季踏青賞桃花品詩畫、夏季泛舟賞荷垂釣吃伏羊、秋季登山祈福采摘瓜果、冬季趕年會體驗傳統習俗已成為周邊許多市民的首選。我縣著力打造的這幾個旅游節日,不僅很好體現了我縣旅游項目的特色,而且很好地宣傳了我縣的旅游項目,提升了人氣,擴大了我縣旅游景點的影響力。
以追溯歷史古跡為主要內容的文化旅游。蕭縣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境內名勝古跡眾多,文化遺產豐富。蕭縣有兩個千年古鎮——白土鎮和丁里鎮,有兩個千年古村落——杜樓鎮鞭打蘆花車牛返村和祖樓鎮相山廟村。堅持開發利用與資源保護并重,把項目開發與保護文物古跡、保護自然生態環境、注重當地文化藝術、民俗風情結合起來,深度挖掘和展示鄉土文化內涵,確保休閑觀光農業的生命力和可持續性。
旅游產品“包裝”、推介手段不足。旅游產品的品牌意識不強,文化底蘊挖掘不夠,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銜接不到位,宣傳途徑較窄,宣傳經費不足。全縣飯店、賓館,農家樂等接待設施檔次不高,特色不突出,服務業從業人員文化層次較低,從管理人員到一線人員服務意識差、培訓、接待、服務和軟環境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沒有具有特色的、包裝精美的旅游特產。外地游客來蕭縣旅游,回去后想買些特色旅游產品,幾乎都很難買到。
經濟基礎薄弱,扶持力度不夠。我縣由于經濟基礎薄弱,財稅收入有限,雖然縣委、縣政府大力扶持,通過招商引資等多種渠道加快旅游資源的開發進程,但仍顯力度不夠,極大地制約了旅游資源的進一步開發和利用,難以發揮應有的社會和經濟效益。除了黃藏峪國家森林公園、蔡洼淮海戰役總前委會議舊址、天門寺等AAAA級重點旅游項目以外,其他景區、景點建設資金投入相對較少。旅游產品處于“老點變化少、新點開發少、特色產品少”現狀。
基礎設施滯后,缺乏特色品牌。除了縣委、縣政府重點扶持的旅游項目以外,其他旅游景點的旅游基礎設施嚴重滯后。尤其是位于各個鄉鎮的“農家樂”項目,雖然遍地開花,但大多是將莊廓房屋進行簡單裝修后經營,規模小、檔次低、服務質量不高,而且無固定的停車場,廚房、廁所衛生條件較差,旅游基礎設施條件滿足不了游客的需求。此外,通往這些景點的景區公路與旅游公路還有一定的差距,景區旅游碼頭、餐飲、住宿、娛樂等設施嚴重不足,“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都不健全。蕭縣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但部分旅游產品與省內其它地區的旅游產品仍有相似性,無法樹立具有鮮明特點的旅游形象,短期內難以形成“一枝獨秀”的競爭優勢。資源的同質性給旅游業的發展帶來極大的競爭壓力。
缺乏文化內涵,不能彰顯特色。千篇一律的農家樂沒有特色,民俗旅游大多集中于吃吃農家菜、看看鄉村風景等內容,缺乏新意。民俗旅游缺乏廣度和深度,重點村落特色與內涵豐富的民俗文化沒有充分被挖掘出來,沒有突出文化特色、地方特色。
缺少統一規劃,整體布局欠妥。近年來,雖然我縣的旅游發展迅速,但大多呈星星之火、遍地開花之勢,尤其是遍布各鄉鎮的農業休閑觀光旅游和農家樂,都是各自為戰,沒有形成整體規模,而且總體知名度也不夠高。除了幾個在附近有點知名度的景點外,大部分景點區外游客很少知曉。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旅游資源的浪費,同時還不能形成旅游經濟的規模效益,也不利于旅游資源的共享和優化配置。
重視形象策劃、發揮促銷作用,為旅游業發展“巧借東風”。以皇藏峪、天門寺、蔡洼淮海戰役總前委舊址、圣泉寺、蕭窯遺址、金寨遺址等文化旅游品牌為切入口,著力打造傳統文化、生態游、農業休閑觀光游、農家樂、鄉村旅游、節慶旅游。充分利用我縣豐富多彩的地方文化、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精心策劃蕭縣旅游宣傳促銷方案,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開展旅游宣傳促銷,通過辦節活動和網絡、報刊、雜志、電臺全方位多角度的宣傳推介,不斷提升我縣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策劃組織省內外重點客源市場的宣傳促銷活動,組團參加大型的國內外旅交會,重大促銷活動和交易會。精心策劃和包裝春季桃花筆會、夏季伏羊節、秋季采摘、冬季趕民俗廟會等“四季游”產品形象,不斷強化我縣旅游產品的吸引力,進一步提升我縣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改善投資環境、拓展融資渠道,為旅游業發展“保駕護航”。建立協調對外、運轉高效的工作協調機制,規范旅游招商引資激勵機制,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導搭臺、以企業為主體的旅游招商引資機制,建立滾動的、分層次、分行業的旅游招商引資項目庫,大力推行定點定向招商、代理招商等方式,提高旅游招商引資的服務質量和實效。爭取金融機構對我縣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的信貸投入和延長貸款期限。選擇條件成熟的部分旅游區,采取經營權轉讓、特許經營、合資合作、租賃等方式,進行直接融資。吸引省外資金參與我縣旅游資源開發、旅游環境綜合治理和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利用國外優惠貸款、政府間投資進行旅游基礎設施項目、文化保護項目和生態環保項目建設。
注重特色文化、創立地方品牌,為旅游業發展“提檔升級”。充分挖掘蕭縣本地獨具特色的、在當地小有名氣的農副產品及小吃,對其進行包裝、宣傳,擴大其市場影響力,培育一批獨具特色的農副產品旅游品牌,力爭讓這些特產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利用名優農副產品擴大蕭縣的影響力。如蕭縣石榴以果大、皮薄、汁多、口感好著名,多次在省、市優質果評比中摘取桂冠,先后榮獲國家無公害產品、安徽名優果品等稱號。蕭縣的白山羊、蕭縣面皮、皇藏峪蘑菇雞、蕭縣桃子、水晶梨、巴斗杏、葡萄、帽山蘿卜、孫樓辣椒、淮北麻雞、高灘蘿卜等傳統產品在江淮地區一直深受群眾的青睞。
提高服務質量,規范行業管理,為旅游業發展“引鸞招鳳”。營造依法行政,誠實守信的旅游業發展環境。抓好旅游管理、服務標準的實施和建設,通過實施標準建設進一步規范和整頓旅游市場秩序,完善旅游景區、旅行社、旅游飯店、旅游客運等旅游企業的管理機制和監督機制;建立健全旅游安全保障體制機制,推動建立健全旅游安全預警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制。充分借助廣播、電視、報刊等新聞媒體和現代信息技術,不斷提高我縣旅游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努力創造發展旅游的和諧環境。積極利用新聞媒體、招商會、洽談會、旅交會等媒體媒介,加大對蕭縣人文、自然景觀的對外宣傳和推介力度,進一步提升旅游形象和旅游品牌的感召力。
積極引導整合、做好長遠規劃,為旅游業發展“出謀劃策”。有效整合,拓寬領域構筑大發展格局。結合旅游市場需求,整合旅游資源,大力開發旅游精品線路,努力形成蕭縣旅游業大發展的格局。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旅游開發企業,切實加快全區旅游資源開發進程。加強與周邊地區的合作,整合資源,統一策劃,聯合促銷,消除區域之間壁壘,共同結成旅游線路聯盟和旅行社聯盟,推行區域旅游合作,營造優勢互補、景區互動和雙方共贏的發展格局。采取市場行為和行政促動雙管齊下的辦法,以徐州、山東、河南等為主要客源市場,努力開拓省內其他城市及全國的客源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