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旬旬
(中共濉溪縣委黨校 安徽淮北 235100)
“副中心城市的主要功能就是彌補中心城市的經濟輻射的缺失,發揮其經濟勢能輻射周邊帶動區域經濟發展。”[1]淮北市南部次中心的規劃與建設在近兩年被提上日程,次中心的規劃與建設源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解決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從業人員的安置和相關配套措施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為了彌補市中心城市經濟輻射的缺失。
次中心選址位于百善鎮區周邊,而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坐落于淮北市臨渙鎮境內,次中心建設為何選址于和臨渙毗鄰的百善?主要是因為百善鎮有在經濟實力、地理位置、產業發展等方面具有自身的優勢,具備現代區域經濟發展副中心城市發展的必備條件。
百善鎮經濟現狀。根據百善鎮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14年百善鎮地方生產總值為65億元,2015年是71億元,2016年高達83億元,最近幾年百善鎮地方生產總值呈穩中向好態勢。
百善鎮位置優勢。百善鎮處于濉溪縣的中部,東面是四鋪鎮、古饒鎮,南面與臨渙鎮、韓村鎮接壤,西面與鐵佛鎮相連,北面與濉溪鎮、劉橋鎮緊靠,距離濉溪縣中心城區大概南20公里,距離臨渙煤化工基地大概北20公里,處在淮北市偏南的地理位置,決定其輻射和帶動市域南部地區發展特殊的地理位置優勢。另外,南部次中心的規劃位置距宿州大概30公里,距永城也僅僅25公里,有利于淮北加強與市外區域的交流與融合。再加上百善鎮內交通道路四通八達,將其與內外界相連,“交通高度便捷的宜居城”指日可待。
百善鎮的產業特色與優勢。百善鎮依托區位資源優勢和原有產業基礎,將產業發展定位為現代農業、食品、及物流三大特色產業,并規劃建設了現代農業示范區、食品工業園、百善物流園三大宏偉工程。現代農業示范區,累計投入建設資金1.2億元,形成了比較合理的路、林、溝、井、橋等配套網絡。在種植業方面,以土地流轉的形式,實現了農業的規模種植與特色種植,形成農業產業新格局。在養殖業方面,通過公司、農戶與合作組織三者合作或公司、農戶與小區三者合作的養殖方式,大大優化了養殖及管理方式。百善鎮農業經濟工作在濉溪縣位居前列。近幾年,百善的礦產資源優勢日漸暗淡,百善鎮面臨著發展瓶頸,百善鎮政府著手支持建設百善食品工業園,為百善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百善食品工業園占地5000畝左右,建設累計投入約9700萬元。2013年,被授予省級服務業集聚區。2015年,被縣委、縣政府定位為濉溪縣“2+1”園區之一。百善物流園,占地1500畝,共有物流企業十多家。百善物流園集運輸配送、專業倉儲、包裝加工及配送于一體,發揮了公路、鐵路、水運聯運優勢,重點發展煤炭、煤化工、農副產品等專業物流,是淮北市現代服務業的典型。
百善鎮文化優勢。文化景觀。百善鎮歷史悠久,文化厚重,“千年古運河千年文化”是百善獨有的文化特質和深厚底蘊,尤其是在2014年6月22日隋唐柳孜大運河遺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讓百善鎮擁有了一張世界名片。近年來,百善鎮繼續以運河文化為核心,挖掘民俗文化、鄉土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如建立了民俗博物館、票證館等,致力于建成集科普教育、考古研究、觀光旅游、休閑度假等于一體的國家5A級旅游景區,致力于把柳孜運河遺址景區打造成皖北旅游樣板景區和弘揚我國運河文化的窗口。
文化人物。百善之地有靈秀之氣,孕育出杰出的人才,與百善鎮密切相關的歷史文化名人數不勝數。被稱為竹林七賢之首、中國古代十大音樂家的嵇康,西晉名將劉弘,位居竹林七賢之列的劉伶,漢末揚州刺史劉馥,以及在“五四”運動的影響下,開始從事反帝反封建斗爭的張華坤、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趙匯川、于敬山、韓莊等等。百善文化人物群集,是其另一魅力所在。近年來,隨著民俗文化、鄉土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的不斷挖掘,文化人物必將在挖掘之列。他們留下的不僅僅是值得人們學習的優秀品性,更是地方發展的一個個閃光點。
擬定并不斷完善建設規劃
做好南部次中心建設的頂層設計是我市百年大計,也是國家大事。建議市委、市政府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請專業人才編制“高標準,高水平”建設規劃。另外,根據建設的實際推進情況,不斷更新規劃的內容,增強規劃的實用性。規劃制定要尤其注意以下幾點:
重視基礎設施建設。“城市的發展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要建設宜居城市。”[2]城市的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成為次中心發展的關鍵一招,也是一項徹頭徹尾的民生工程。因此,在制定規劃的過程中,要把基礎設施的規劃建設作為次中心規劃內容的重中之重。結合百善鎮的實際情況,建議將基礎設施的規劃內容細化到道路系統建設、垃圾處理方面、通訊方面、休息娛樂等方面。在道路體系方面,堅持四原則:統籌兼顧,隨機應變;節儉用地,經濟實用;可持續發展;區分容易,道路醒目;在垃圾處理系統的建設規劃方面,保證對生活和生產垃圾要進行有效的利用。如:生活垃圾要進行分類回收和管理,變廢為寶,即從以前的“原料—產品—廢料”到“原料—產品—原料—產品”。再次,在通訊方面,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抓住“互聯網+”時代的機遇,普及網絡。最后,在休閑娛樂方面,加大對健身器材、文體館的投入的支持力度等等。
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習近平總書記于2005年8月提出的科學論斷。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3]再次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12項實現“十四五”目標和2035年遠景目標舉措,其中有一條就是“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再次強調發展的道路上,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規劃先行,是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的前提,也是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頂層設計。”[4]南部次中心在規劃建設的過程中,決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相反把綠水青山轉變為金山銀山。
文化資源要開發和保護并舉。百善鎮是千年的歷史文化名鎮,更是擁有柳孜運河碼頭遺址、古隋堤遺址、黃新莊等豐富的文化名片。要想讓這種優勢和吸引力散發出持久恒香的魅力,在開發的同時更應注重保護。在制定規劃時堅持開發與保護并駕齊驅,應該圍繞百善鎮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構建融水、綠樹、紅花于一體的景觀帶和經濟帶。
提供必要的資金保障
“南部次中心建設工程,遠景規劃城區人口規模30萬,建成區30平方公里,該項目投資估算約300億元。”[5]毫無疑問,如此大的工程必須有足夠的資金作為后盾。
首先,成立平臺公司。平臺公司是按照經營城市的理念組建的,集“投資、融資、開發、建設、經營”于一體區域開發主體,旨在承載南部次中心建設任務,具體包括:次中心棚戶區改造、土地開發、安置房建設、大型公共服務供應、地下綜合管廊以及必要的市政交通設施建設、城鄉統籌的推進和通過投融資授權項目建設等。
其次,拓展投融資渠道。平臺公司應積極的利用政策資金、金融資金和自有資金,積極吸引社會資本,全力以赴完成城市次中心投資建設任務。一是利用政策資金。平臺公司連接政府和企業,通過政府控股,投入資本金,做好平臺公司的啟動,積極發揮次中心建設發展基金的作用。二是加強銀企戰略合作。通過銀企合作,爭取更高的授信額,拓寬合作領域,提升合作層次,實現共同發展,為城市次中心建設提供必要的資金保障。三是大力支持金融產品創新,利用基金、融資租賃、市政債權、資產證券化等方式,拓寬項目融資渠道。四是積極吸引社會資本。通過深化審批改革,完善各審批環節的有序銜接機制,縮短項目回報周期和資金沉淀時間。通過降稅減費補貼等措施給予適當地政策優惠和有效地激勵獎勵,降低企業工程投入成本。另外,做好工程建設和資金計劃的,嚴格執行相關建設標準,加大項目建設事前、事中和事后項目建設的監管,確保投資回報的穩定性。
形成良好的建設環境和高效推進工作機制
南部次中心建設是關系到整個淮北市人民的福祉和命運的大事,建設這項宏偉的工程必須最大限度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的力量,形成推進城市副中心建設的強大合力,這就需要良好的建設環境和高效的工作機制。
一是充分發揮政府的職能。次中心建設內容大多屬于大眾產物范圍,理應由政府發揮主導作用。成立協調淮北市南部次中心城市建設的正式機構,安排編制和經費,做好次中心建設的政策解讀和宣傳工作以及建設之前的規劃和招商引資工作,確保項目建設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監督和管理工作的有效進行。建立一整套從規劃、實施、督促、檢查,到協調、推進、考核等職能分工明確的工作推進機制,確保工程建設的高效運轉。
二是發揮百善鎮居民主人翁精神。百善鎮居民作為次中心建設成果的最大受益者,必須在建設中承擔應當的責任。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如:開放式宣講、拉橫幅、播廣播,開展次中心建設相關文藝表演節目等手段增強當地居民對次中心建設的了解,增強其對次中心建設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的認識。從而使其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家鄉建設的工作中來,為次中心建設獻出體力和智力。
三是增強施工企業組織的責任感。次中心建設意義重大,能參與建設是榮譽,更是責任。施工企業有責任和義務保證項目嚴格按照施工標準進行,在保證進度的同時保證工程的質量。
四是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協調各方利益。次中心建設涉及到多方利益,存在著多方面矛盾。為給次中心建設保駕護航,需點亮次中心的法治之光。采用“‘前端化解’+‘快審快結’的司法保障模式。‘前端化解’就是由法院指派專業法官到拆遷指揮部進行現場答疑解惑,通過調解化解一批矛盾糾紛。針對因無法‘前端化解’當事人起訴到法院的糾紛案件,法院開通綠色通道,快立、快審、快結。”[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