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然 李心語 張譯心 左梓軒
(1. 西南石油大學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學院 四川成都 610500;2. 中國石油集團資本股份有限公司黨委組織部 北京 100033)
隨著“一帶一路”的部署實施,為推動區域教育大開放、大交流、大融合提供了新機遇、新使命,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做好新時期教育對外開放工作的若干意見》中,將打造“留學中國”品牌作為新時期教育對外開放工作進行了重點部署[1],中國優化來華留學政策法規環境,構建完整的來華留學政策鏈條,這不僅推動了國與國之間的文化交融,也對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斷發展提出了新要求。
截止2020年11月,西南石油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生國際學生共計506人,學生來自全球四大洲的41個國家,其中亞洲學生占比73%,非洲學生占比25%,大洋洲及歐洲學生占比2%,“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生源學生占在校國際學生總數72%,豐富的學生來源國別,構建了學校多元化的國際環境。
隨著教育對外開放戰略的大力實施,來華留學生規模迅速擴大,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三大留學生接收國,國際學生教育體系正在逐漸完善[2]。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國際學生普遍存在防控意識淡薄、文化認同差異及社會責任感不強等現實問題,學校為確保師生生命健康安全,加強了校園出入管理,實施了嚴格的外出審批制度。此外,因疫情導致部分國際學生暫緩返校,導致國際學生課程轉為線上教學,線上課程存在互動性不強、實踐性不高、教學方法和手段單一等問題,導致國際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參與度不高。
嚴峻的疫情形勢、“云”教學和封閉式管理以及國際學生相對散漫、個性、自由的性格,加之中外學生存在較大文化觀念差異,對國際學生思想教育與日常管理帶來巨大挑戰。特別是以中國“抗疫”之治、制度之優、文化之深,做好國際學生思想引導、心理疏導和生活指導成為國際學生教育之需、管理之需、服務之需。
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下,對當前傳統的管理模式主動升級優化,構建一套完整、可行、科學的國際學生管理體系能夠有效增強國際學生的文化認同和重大疫情期間的環境適應性,對于保障在華國際學生群體疫情防控成效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
高校應提高政治站位,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堅持底線思維,做到思想認識不松懈、教育管理不缺位、愛心關懷不斷線。抓“點”促“線”拓“面”,主動構建疫情防控為關鍵的國際學生思想教育與管理體系,推進重大疫情時期國際學生管理規范化、制度化建設[3],將疫情防控措施做實做細,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
幫助國際學生掌握目前疫情形勢、最新疫情動態,提升國際學生對疫情感知和判斷,加強輿論引導;普及預防意識,對學生思想動態、健康情況、心理狀態等切實做好精準摸排,認真落實“日報告”“零報告”制度,面對疑點難點及時反饋、及時回應;加強國際學生政策和法律教育,提高遵紀守法意識,規范自身言行,引導國際學生正確理解政府組織防控疫情的工作機制與舉措;加強心理干預輔導,防止出現情緒波動和恐慌;提高國際學生的日常生活保障,不斷優化服務質量,強化人文關懷;主動遵循教育規律,不斷探索教育新方法,進一步培育國際學生“知華、友華、愛華”情懷,引導國際學生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按照“點、線、面”三個層次進行科學布局,樹立“全周期管理”意識,為國際學生培植“戰疫”“精神疫苗”是加強國際學生思想教育與管理工作重要舉措,努力實現以點成線、以線促面、以面活局。
抓實三個點:抓重點、解疑點、攻難點
以常態防控保安心。切實貫徹疫情防控安排部署,保持常態寢室走訪與調研,加強對國際學生的在校情況和行程流動動態管理,開展對重點疫區人員返校以及與重點疫區人員接觸的排查,加強學生日常健康檢測。學生公寓24棟管理人員在國際學生往返寢室樓棟執行“身份登記、體溫檢測、信息錄入”的工作要求,切實保障國際學生管理秩序。
以“學生之需、學生之想、學生之愁”為工作主軸,定期為國際學生分發口罩,幫助國際學生提高對新型冠狀病毒的防范意識,引導國際學生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和健康生活方式,督促學生加強自身防護,學院按照要求準確、及時上報學生每日健康和行程動態。
以答疑解惑破疑心。堅持問題導向,針對國際學生普遍關心的“回國手續怎么辦?”“清真食材怎么買?”“緩考補考怎么完成?”等問題及時與黨委學生工作部、后勤服務總公司、心理發展與服務中心等部門溝通反饋,將國際學生在生活、學習、心理等難點疑點作為管理服務的中心,實現同步謀劃、同步研究、同步推進,消除學生思想顧慮,讓國際學生感受“中國力量”“中國溫度”。
面對寒假已回國的國際學生,學院主動與國際學生保持聯系與溝通,按照“延期不延教、停課不停學”的原則,告知國際學生暫緩返校及線上教學等相關安排,及時了解國際學生學業困難情況。引導任課教師結合國際學生生源國時差、網絡條件、課程平臺和認證條件等多方面因素,對教學設計、內容及輔導進行合理調整,使學習過程中的管理、指導、考評等板塊周密可行。幫助國際學生充分利用在線資源、網絡教學平臺及網絡工具等開展課程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以排憂解難促安心。疫情爆發初期,國際學生通過網絡等媒介關注疫情發展動態,但由于認知局限,缺乏對疫情發展的準確判斷,抱有消極心態,存在一定的孤獨、恐慌等負面心理狀態。針對學生心理焦慮、生活購物不便、線上教學不適應等問題,樹立“因生施策”思想,跳出“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勢。對存在學業困難、情緒障礙等情況的國際學生開“心理處方”,提升國際學生對新冠肺炎的認知和了解,引導國際學生消解恐慌、疑慮等負面情緒,加強心理關愛支持和日常生活保障;探索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引導學生轉變學習觀念,把關注點從教師的“教”轉向學生的“學”,激發學生內生動力。
自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不少留校國際學生提出了回國申請,寒假已回國學生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暫緩返校,解決簽證證件過期等法律風險問題迫在眉睫。國際合作與交流處和學院認真梳理、核查我校國際學生簽證證件有效期限,積極與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門溝通,協助國際學生辦理相關證件,解決簽證過期問題,積極應對國際學生因疫情造成的證件辦理困難,協助留校國際學生安全歸國。
對于2020屆畢業國際學生,學校站在疫情防控的政治高度,教育引導的工作維度,關注服務的暖心角度,及時發布《關于做好2020屆畢業生離校期間學生教育管理服務相關工作的通知》等通知,以“加強疫情防控管理、加強離校安全教育、加強誠信感恩教育、加強文明離校管理”為要求,深入了解國際畢業生的學習、生活、就業、心理狀況,積極化解因疫情、學業等問題引發的不穩定因素,舉行2020屆語言進修生“云”結業典禮,為國際學生從快從簡辦理畢業離校手續。
布成三條線:布好時序線、建成聯絡線、筑牢督導線
以國際學生個體為“點”,點點相連,搭建以“時序線有條不紊、聯絡線張弛有力、督導線質效結合”為特色的國際學生教育與管理體系,統籌資源實現“同心相應”。
布好有條不紊的時序線:第一時間向全體國際學生通報學校疫情防控要求,提醒個人衛生安全防護;第一時間召開國際學生班導生疫情防控工作會,保證疫情防控相關工作有序推進;第一時間有針對性地開展“疫情防控專題形勢與政策”“衛生防護與心理調適”等專題會議,普及防疫知識,提倡科學防控,嚴禁造謠、傳謠、信謠。
建成張弛有力的聯絡線: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為思路,設立“院領導-輔導員-班導生-學生干部”四層網格聯絡制度,積極運用新媒體新技術,把網絡作為開展各項工作的主渠道、主戰場,認真落實“日報告”“零報告”制度,做好已回國國際學生旅程動向實時排查,切實做好“摸排、登記、上報”工作。
筑牢質效結果的督導線:建立“輔導員、學術導師、班導生”督導隊伍,深入網絡課堂,深化學風督導員制度,保障網課出勤率。開展以“治糊提氣、治懶提神、治庸提能”為主要內容的“三治三提”國際學生思想素質提升計劃:“治糊提氣”旨在理清學生發展思路,促進綜合全面發展;“治庸提能”著力解決少數國際學生安于現狀、萎靡不振等問題,弘揚敢于突破、敢于擔當的擔當精神;“治懶提神”重在解決懶于學習、不思進取等問題,著力營造勤于學習、勤于思考、善做善成、知行合一的良好氛圍。
拓展三個面:拓寬服務面、強化網格面、延展覆蓋面
國際學生思想教育與管理不僅有點與線的關系,更重要的是開拓思想教育與價值引領的面,以統一思想、步調一致,形成疫情防控的“攔河網”,最終牢固筑立疫情聯防聯控“防疫墻”。
拓寬服務面,用心呼應學生期盼:在學生公寓24棟國際學生寢室過道的公告欄張貼相關通知傳達最新要求,及時發放口罩和新冠肺炎預防中藥保障學生健康安全,常態性寢室走訪交流為學生答疑解惑,陪同外出購買生活用品保障日常所需,督促線上課程教學以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用心用情用智慧不斷延展服務覆蓋面,發揮核心價值觀的正能量作用,涵養積極健康心理,營造積極健康的校園氛圍。
強化網格面,推廣網絡文化作品:積極開展中華經典誦寫講演系列活動等各類傳統文化交流主題活動,將疫情防控、心理疏導、學業指導等內容通過學生喜愛的網絡產品進行傳播推廣,組織開展網絡文化成果征集展示活動,有效增進中外學生情感認同。組織國際學生拍攝《中國加油,我們與你同在》網絡文化作品,指導國際學生在中國國際電視臺(CGTN)發表題為《外國人眼里的中國防疫舉措》文章,向世界講述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所做的努力,以及為全球抗擊疫情作出的積極貢獻。
延展覆蓋面,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召開專題會議,組織國際學生認真學習領會、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科技大學巴基斯坦留學生的重要回信精神。以學習回信精神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國際學生教育管理工作。面向國際學生加強中國法律法規、國情校情、校紀校規和文化風俗等方面的教育,教育和引導國際學生珍惜在華學習時光,早日學有所成。加強國際學生正面典型事跡報道,在交流中增進中外青年的國際理解、國際認同,為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自己的貢獻。
國際學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成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著國家形象和國際人才交流。在新冠疫情全球爆發和來華留學生人數增加的疊加影響下,國際學生結構愈發復雜,管理難度增加,管理要求提高。本文以西南石油大學疫情下國際學生管理為案例進行分析,著力國際學生跨文化教育,總結國際學生思想教育與管理經驗,從思想、學業、生活、文化等方面,以“疫情防控”為中心,提出“三個三”國際學生思想教育與管理體系,提升國際學生人才培養質量和高校國際交流與合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