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蔡玲
本文所記錄的課程為《美麗的西湖》。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用彩色卡紙制作與中國著名的山水景點有關的物品的學習,針對一定的目的和用途進行設計,應用繪畫及物質材料,將“設計與應用”相結合,主要培養學生的設計意識和實踐能力。
1.課前準備。課前讓學生提前了解中國名勝古跡相關基礎知識;每個人提前準備好繪畫和制作所需材料:彩色卡紙、畫紙、彩鉛、橡皮等,以及制作所需要的物質材料:紙板、剪刀、膠水等;老師準備經典的與西湖相關的基礎教學圖片、選取八年級學生較感興趣的藝術作品,放入教案中。
2.課程導入。播放提前準備的短片,讓學生初步了解中國傳統山水畫意境所代表的概念及其繪畫原則等基礎知識,隨后老師發言:“同學們,看完短片,我相信大家對西湖有了較為具體的認識。但事實上,很多描寫西湖的藝術品蘊含的精神非常廣博,短短幾分鐘的視頻遠遠不能將其解釋清楚。因此,我們作為美術課堂,對‘品味藝術’只進行一個入門的了解學習,重點還是放在繪畫教學上,同學們只需利用淺顯的色彩知識,盡可能地發揮想象,設計并制作出自己心中的‘西湖紀念品’”。老師話音剛落,同學們一陣歡呼,蓄勢待發,期待著老師的一聲令下,好“大顯身手”!
3.小組合作。待學生們安靜下來,老師將自己選取的照片一張一張放映,不同的設計風格,大約十來張。老師讓大家一人一票,選出得票數最高的類型風格作為本次教學目標,給了學生們較大的選擇權。這種給予同學們參與感的教學方式很受歡迎,除了極個別的學生,其他的學生都積極參與投票。
老師從設計草圖、輪廓勾勒、線條比例、色彩搭配......詳略得當講解著,詳細地地方即是由淺及深,層次感特別好,也便于學生理解。講解完畢,大家可以盡情發揮。
4.作品評比。教學及制作部分結束后,同學們要上交的作業(參賽作品)一共有兩份——設計圖紙以及制作成品。老師對每個學生的兩份作品都一一打分,最后得出一個平均分。
通過上述案例,結合與情感互動有關的資料 ,我們可發現在將情感教育融入美術課堂的實踐中,存在如下問題:
1.教師
在當下教育互動融入初中美術教育尚未成熟;其次,部分教師難免帶有主觀色彩;許多老師缺乏耐心,不樂于與學生進行溝通,導致達不到美術課上進行情感教育的目的。
2.學生
大多叛逆期的孩子對老師存在天然的排斥感,帶了主觀反抗的意識,他們的心智尚未足夠成熟,且較為浮躁。
1.首先,初中美術教師們應當盡力嘗試從傳統教學觀念中跳出來,用心上課,并在其過程中放長眼光看待和用心感悟“教育的意義”,去傳遞美術的真諦——美術情懷,而非僅僅局限于表層的評判標準——美術技能水平。
2.其次,先為教師,再為美術教師的教師們,對于每一位學生的態度應當平等,這有利于增加學生對老師的好感度,間接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3.最后,所謂“情感互動”就要有感情的真實存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加強情感教育可以使得學生領悟到更深層次的美術內容。
學生是知識的吸收者,情感互動的美術教育方式是否有效,最終從學生的身上得以反饋。可問題的解決是無法從學生本身著手的,而要從問題所接觸的事物下手。
1.首先,學生不熱衷于學習,卻沉溺于自己的興趣愛好,老師們在做教案的時候,應當盡量選取與學生興趣相關的課程題材,或者按分組競賽的形式,提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2.其次,叛逆的學生習慣性排斥老師,則應當從排斥的原因下手而破之,而非以剛克剛。
3.最后,學生心智不夠成熟,教師們在上課時,應當利用激勵性評價,對學生加以正確的引導,耐心、合理地引導學生全面、正向地去理解、接受課程內容,防止課程內容起到反作用。
(3)學校層面
為監督學校教師的教學態度,促進情感互動融入初中美術課堂的實踐進程,學校應當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
通過提高教師的專業認知水平、加強師生的交流互動,明確教師們的美術情感教學目標,不斷發現問題的同時不斷改進實踐方式,完善學校相關的制度措施,將使該項實踐發展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