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英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之下,我國的教育體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逐漸融匯于各階段的教學當中,但是在實際工作上還是會存在著很多的不足之處,為了改善這一情況,需要教師加強對新型教學模式的研究和開發,并致力于為學生構建一個和諧、愉快以及高效的學習環境。
設問導學就是將教學的目標系統性的設計問題,在課堂當中利用相關的策略實施出來,并引導著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學習當中,從而達到教學質量上的提升。而初中語文教學的實踐中,教師在不斷創新課程內容和方法的同時,對于設問導學這一教學模式也有了新的啟發,通過問題來引導學生進入交流討論當中,然后全面化培養他們的各方面能力,并讓學生能夠有效地理解和掌握各種知識點,這對于課堂教學的效率提升是有著很大幫助的。它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學習知識點,并且幫助教師提高課堂的質量。另外,教師在不斷地教學實踐當中也要合理的創新和改革教學方式,把設問導學融入課堂當中,從而改變傳統教學方式中的不足之處。
初中語文作為一門綜合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在教學內容上基本都是一些理論性的知識,而語文能力培養提高的方式也不外乎是聽說讀寫幾個方面,所以很多教師很容易就形成一個固定的教學方式。但是他們沒有考慮到的是初中生是否接受這種教學方式,他們的興趣才是提高課堂質量的重要途徑,所以目前初中語文課堂面對的問題還是有很多的。從語言教學上會發現知識點頗多教師流域書面形式,在實踐性的教學方面有所缺失,而且在教學的方式上都是以教材為中心開展授課,這樣就會極大地制約學生學習興趣與質量。從課堂的氣氛上來分析,很多語文教師不積極地開展課堂活動,也很少給學生交流和互動的時間,那么初中生在學習上就會逐漸失去積極性,導致整個課堂看起來缺乏“活氣”。從教學的內容上,教師是依賴于教材的,但是沒有意識到教材內容有限,初中生需要掌握的知識也并不局限于此,所以教師不去積極地開發和拓展新知識對于中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而言都極為不利。
對于初中語文的設問導向學習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依題設問,就是結合語文教材當中的內容,選擇一些比較重要的課文融匯到同一個結構當中,以引導為主,讓初中生在文章問題的導向下進行設問。而且在閱讀的過程當中,本身就能夠提高學生語文和文本能力,所以教師讓學生自己去尋找問題,然后自己再去探索和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就能夠培養他們全面化發展。第二個部分是扣題設問,在講到一些文章的時候,語文教師應當根據文章的內容來設置問題,讓學生去學習。例如:在學習到某一文章的時候,教師先讓他們閱讀并熟悉課文,在閱讀的時候盡量把速度放慢,然后深入地去欣賞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并在閱讀的技巧上給學生指導,在這些都能夠把握以后,教師再讓學生逐一朗讀展示,這樣一來就能讓課堂整體上“活”起來,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能推動課堂效率的提升。第三個部分是個性設問,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理解以及思維等能力都存在著不同之處,所以教師需要先了解他們的實際情況,然后在教學的時候能夠根據這些差異個性化設置問題,并把握培養的力度,讓每一篇文章都能夠對初中學生的學習有所幫助,從而促進他們的學習效果。
綜上所述,作為初中語文教師,他們的教學水平至關重要,這需要在不斷地學習當中有效提升,并為初中生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在設問導學教學模式當中,教師應當合理的設置問題,然后從教學的方式上做出創新與改革,以初中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質量這兩個方向做出考慮,從而促進他們的全面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