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被遏制,眼下各地商場商圈、大型購物綜合體等消費場所正在陸續“上線”,客流量顯著回升。來自互聯網平臺的數據顯示,一線城市商超營業率超過80%。
與此同時,眾多小微企業經營者,如農家樂、旅行社、書店、超市的老板們,在經歷了漫長的被迫居家“無所作為”蟄伏之后,紛紛走出家門復工,力求挽回損失。他們眼下面臨著怎樣的困境,又琢磨出了哪些新點子?
我2008年大學畢業后,先在深圳一家公司上班。因在大學選修過廣告設計專業,我回到縣城開了家小公司,經過3年的辛苦打拼,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后來,鄉村旅游蓬勃發展,國家鼓勵大學生返鄉從事新型農業,我積極響應,回到了老家泉江鎮上坑村,自己設計、打磨,歷經兩年,一座占地100多畝、實地經營30多畝,集休閑觀光、戶外項目、餐飲于一體的農家樂終于出爐。
剛剛進入2020年,正當我準備大展拳腳時,春節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將夢想擊碎,整個農家樂遭遇史上最長的“寒冬”,至今停業近2個月,直至3月18日才恢復營業,但也面臨重重困難:全年營業時間縮短,游客人數減少,食材價格上漲,資金壓力驟然加大。
在這防控、復業關鍵期,我認為,農家樂不能單單追求賺錢,更要確保平安。復業前,我將農家樂內外逐一消毒,對服務員每日兩次測溫,上班戴好口罩,對來客也測溫登記,隔位就餐。
疫情導致停業這段時間,我也沒閑著,靜下心來思考未來的經營方向,做出改變。游客減少、價格上漲等不利因素沖擊,只有鼓起勇氣面對,倒逼服務更精細,品質更優良。
我感覺,經此疫情,老百姓對天然無污染的食材更加注重了。應季菜比反季菜好銷,吃起來口感也不同,這將是我今后的首選。休閑農業日趨同質化,競爭很激烈,要想尋求突破,搶先機尤為重要,親子體驗、養生食療、拓展訓練,都是我未來的發展方向。
在此爬坡過坎的特殊時期,我也希望政府能在投資、融資、稅收等方面給予優惠,加快旅游村鎮及公路建設;希望更多的旅游、營銷專業人士能幫我們挖掘綠水青山的文化內涵,提高服務檔次和知名度,吸引更多消費者。
敦煌春至,鳴沙山下,花蕾柳色新。往年春分前后,這座西域小城從寒冬中“睡醒”,又將開啟一年中最熱鬧的時光。今年的特殊情況下,于我而言,多了一份忐忑與期待。
打小記事起,小城里游客絡繹不絕的畫面,已嵌入我的“故鄉記憶”。從學校畢業那年,我進入旅游行業,摸爬滾打了八九年。去年秋天,一個滿天繁星的夜晚,我坐在鳴沙山上,漫漫沙海一望無際。而立之年的我,突然決定“勇敢一把”——自己創業,給家里人更好的生活。
想法既定,說干就干。12月,我和一直帶我的“師父”程永龍一道,創立了“乾恒旅行”。冬季天兒冷,是敦煌旅游的淡季,也是業界的“黃金休整期”。我們彼此鼓著勁兒,趁熱打鐵準備著大策劃——開春后,來場5天4晚的戶外徒步,定會創業“開門紅”。
春節前,全國各地的100多名驢友,積極報了名:集合出發地選在敦煌黑山嘴,穿過沙漠、峽谷、戈壁灘,第五天抵達陽關,實地體驗一把“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壯闊與蒼茫。徒步完成后,回到市區把酒言歡,享受美食胡楊燜餅、驢肉黃面……
可疫情來襲,讓人猝不及防。我們取消了旅行訂單,及時通知驢友并退了定金。這兩個月在家,我也沒閑著,常給“師父”打電話,探討戶外徒步的生意經。非常時期,沉潛下來“創業冷思考”,有助于轉“?!睘椤皺C”,為迎接業界的“觸底反彈”、下個旅游旺季做足準備。
戶外徒步,需要強化“安全”、突出“特色”:作為一種挑戰項目,應做好萬全物資準備,還需配備心理醫生,關懷參與者心理安全;開發新路線,完善老路線,創新就是特色、競爭力……兩個月來的點滴思考,是我們下個階段努力的方向,也是減輕疫情影響的“最大法寶”。
這場疫情給中小企業,尤其是實體書店這樣的小微企業帶來巨大的考驗。疫情之前,我們融科店號稱“最美書店”,日均客流量在3000人左右。疫情期間,一改往常排長隊的景象,走進書店,只有安靜陳列的圖書和幾個值守的店員。
實體店門可羅雀,怎么辦?我們沒有消極等待,而是開始向線上轉型發展。店員們通過抖音、微博、朋友圈用短視頻進行書籍和文創產品的推廣。
之前小伙伴們從來沒接觸過短視頻,一開始兩三天才能完成一個30秒的視頻,這些日子從頭學起,現在較短時間內就能做出一個,還比以前更有創意。店員小尚、小呂化身“網紅”,頻頻出鏡,小肖當起了直播的文案策劃及微店的主理,其他店員忙著發貨等幕后工作。他們在線上忙碌的形象,讓人幾乎忘了他們在實體店店員崗位上本來的樣子。
不僅員工在轉型,書籍也有了新“出路”。我們融科店正式入駐了美團外賣平臺,目前總計上線了330個商品,其中有33款文創產品。
3月12日,我們迎來了第一單美團外賣,這也是自2月1日關閉線下門店以來,店里出售的第一本圖書。書店周圍3到5公里甚至10公里范圍內的消費者都能下單,30分鐘之內就能送到家。
此外,鐘書閣也鋪開了其他線上銷售渠道,如通過天貓、京東店鋪進行直播,通過抖音、快手短視頻發朋友圈進行薦書,通過微店售書。
春天正在到來,疫情總會過去。今后我們將繼續采取網絡銷售、社群營銷、會員活動、定制服務等方式,為讀者提供更多喜愛的圖書和服務。
2019年6月,19歲的我復讀之后也沒能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大學夢再次破滅。在我情緒低落的時候,姐姐帶我去她上班的地方——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爐霍縣城散心。
初到爐霍,我被這里的一草一木所吸引。傍晚,我們在縣城的街巷閑逛,我發現這里除了菜市場外,沒有一家生鮮超市。我突發奇想——在爐霍開一家生鮮超市。這樣不僅可以和姐姐在一個城市工作,也能解決自己的就業問題。說干就干,我把想法說給了姐姐和父母。在他們的幫助下,同年10月,我的靈星超市在縣城最繁華的商業中心霍爾城安家落戶。剛開始,生意就如魚得水,一天比一天紅火。誰料,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我們忙上加忙,因為很多店春節期間打烊了。在這個特殊時期,我一定要開門營業,保障百姓正常生活所需。面對百姓不能出門這一特殊情況,我和員工積極想辦法,“上門服務”成了最好的補救措施。我們開通縣城內住戶的微信、電話點單服務,并在相關新聞媒體上做宣傳。1月25日,微信點單的第一單生意68元到賬。
由于爐霍處于高寒地帶,蔬菜水果都要從成都運進來,但疫情當前,運貨車也不能隨便進出。情急之下,我找到縣經信商務局,他們積極協調,為我們超市開具了相關的證明材料,以便能順利通過每一個檢查卡點。2月28日,從成都新進的43噸蔬菜和水果順利運送到了距成都600公里外的爐霍。其間,經信商務局還給疫情期間保供商家發放補助,我的超市就收到了運費補貼1萬多元。
接下來的日子,3名員工加上我4個人每天開始輪流送貨上門,從最初的第一單到現在平均每天180單左右,我們在縣城內配送每天步行達十幾公里。上門服務累,但很開心,因為不僅在這個特殊時期讓爐霍百姓的餐桌上有菜蔬和水果,更讓自己的超市找到了新的出路。
疫情來襲,我的工作計劃被打亂,尤其是我的養殖場地處偏僻,受物流影響更大。我及時通過網絡與客戶協商,到臥龍區防疫指揮部辦好農資運輸通行證,基本保障了產銷,將損失降到了最低。
年輕時,我曾滿懷夢想,投身到城市打工族隊伍中。作為一個沒有文憑的打工者,想在城市站穩腳跟并不容易。后來我認真分析了形勢,別人前進,我偏以退為進:家鄉有房有地,回鄉創業還能照顧家庭。于是我回家務農,開始種植養殖。但在銷售時發現,家鄉地理位置太偏,經銷商想來才來,來了想要多少貨也無法確定,時常大幅壓價,利潤很受限。
后來我看到電子商務帶給人們的便利。人家行,咱咋不行?于是我買了電腦,開始學習網絡營銷。我養的雞,很多時候散養在樹林里,吃的是草籽和小蟲,喝的是山泉水,生態環保,無論是雞還是蛋,都受到消費者歡迎。隨后,我把家鄉的黃豆、紅薯、花生等都放在網上銷售,吸引了不少網友購買。
鄉親們看我足不出戶,卻不停地有貨車來拉農產品,很是羨慕。于是我把電子商務推廣到全村,手把手地教會了鄉親們。疫情期間,我和大家線上往來,一起交流學習先進的銷售理念和運營技巧,為的是更好地宣傳家鄉,推出質量一流的農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