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君楠
(遼寧財貿學院,遼寧 興城 125100)
引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建設是思想政治教育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一般情況下,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主要是通過決策和規范實現服務,但管理活動作為思想政教育的保障,其管理的好壞與否在一定程度上會對整個思政教育水平造成直接影響。基于此種情況,高校管理者應對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信息的收集與分析過程予以重視,在此基礎上,實行針對性指導。此外,管理者通過對信息的關聯性進行分析,并以此為前提對思想政治教育未來的發展方向做出適當預測。
一般情況下,大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是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課堂,這是進行思政教教育的主要渠道,同時也是思政教育管理的重點所在,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課堂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一方面能夠凸顯高校對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視,另一方面能夠體現思政教育工作開展的必要性。而教師在課堂中所涉及的相關信息便是思政教育進行管理與決策可供參考的重要依據,與此同時,高校能針對教師課堂教學的效果進行檢查與評估,在此基礎上,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進行,以此確保正常思政教育教學計劃能夠按時進行,并以此為前提,維持正常的教學秩序。
高校通過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思政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能夠及時檢驗教學效果,并在此基礎上不斷提高教學水平,高校管理者主要對教師的日常教學情況以及學生課堂吸收情況進行檢查。對教師教學能力的檢查主要包括教學案例的選用是否具有代表性和時效性,對教學PPT的制作是否簡潔得體,而檢查的方式主要是旁聽,教學管理者將檢查的結果及時反饋給教師,教師根據檢查的結果及時調整教學方式,完善教學內容,在此基礎上提升教學水平。
而對學生課堂吸收情況的檢查主要是對學生的課堂作業、整體成績、課堂活躍度、對教師教學方式的認可度等方面進行分析和調查,通過多個角度對學生課堂吸收能力進行檢驗,在檢驗學生的同時也是對教師教學效果進行檢查,由此我們能夠看出,高校管理者教師教學效果的重視,通過不同角度實現對教師教學效果的雙重檢查,此外,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應該對涉及職業道德教育以及公共基礎教學的相關情況進行掌握,并在通過專業思政人員考核評估后,將相關信息及時反饋給管理層。
社團和社會實踐活動是大學中較常見的活動,是培養大學生合作意識、參與意識和提升人機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需要重點關注的內容,就當前社會實踐活動開展的情況來看,各個院校的社團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較為豐富,能夠滿足大學生的課外實踐活動需要,但社團活動在管理方面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管理較為松散,沒有從學校管理層出發對其進行整體管理,導致社團活動從整體發展來看存在較多不足,此外,學校管理者對社團活動的指導存在形式化問題,沒有深入其中,導致社會實踐活動與社團活動存在重復現象,活動的重復進行使得思政教育的意義得不到充分體現,失去其存在價值。因此,對社團與社會實踐活動信息的把握要充分考慮到活動的類型、主題、參與范圍以及學生的認可度,從學校層面出發,參與到社團活動當中,深入其中體會思政教育的意義,發揮思政教育的作用。
信息收集過程是開展大學生思政教育不可缺少的環節,同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信息體系建設的重要保障,缺乏信息收集過程,思政教育的價值便無法體現,由此能夠得知,大學生進行思政教育的前提是需要重視信息收集過程,此外,還要對其信息獲取途徑進行創新,在建立現代化數據信息收集平臺的基礎上,制定科學的評價標準,并在此基礎上對信息進行篩選,將有效的信息納入信息庫中,并按照信息的內容與需求進行存儲,為接下來的信息分析奠定堅實的基礎。
信息分析過程是大學生思政教育管理提出建設的核心,一般情況下,信息分析主要是通過相應的計算方法,借助相關的勻速工具對已經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分析,將其中有價值的信息挖掘出來,并以此為前提對將信息分析的結果與思政教育的理論進行匹配,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將思政教育的價值得以充分體現,保障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體系的正常運行,與此同時,實現管理體系與教學主體、教學主體與資源之間的有效連接,將思政教育與高校學習平臺連接在一起,在信息體系建設中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內容進行完善。此外,信息分析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建設最為關鍵的環節,不可忽視信息體系管理的相關工作,高校管理者要明確,信息體系的建設雖初具規模,但是并不意味著信息體系建設已經完成,相反,信息體系的建設正處在進行時,需要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下,不斷完善信息體系建設。
結語:綜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信息體系建設與思政課堂教學效果密切相關,通過思政課程完善思政教學理念,以此加深學生對思政教育正確認知,并通過實踐的方式將“思政教育”引進到課程教學當中,凸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體系的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