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五可
(河北省廊坊市文安縣孫氏鎮董村管區大董村中心校,河北 廊坊 065800)
學生具備良好的閱讀興趣,可以主動投入到閱讀中去,漸漸養成閱讀的良好習慣。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引導學生積極參加閱讀活動。就低年級學生而言,教師在設置問題的時候,要控制好難度,避免對學生的積極性造成影響,導致學生產生抵觸情緒。閱讀教學需要采取的循序漸進的策略,慢慢引導。
在小學語文課程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嚴格按照相關標準,給予學生充分的主體地位。在閱讀教學中,實現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教師需要清楚了解教學的關鍵在于學生。教師應該切實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具體特性,合理營造與課程要求相符的情境,實現課堂轉變,轉變成可以進行平等交流的平臺,以此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與探索能力,促使學生懂得如何閱讀,并體會到其中的真實含義。
在高年級時,教師一般都會選擇默讀的形式,這實際上是在學生已經具備了語言積累的基礎上,才會被廣泛應用的一種方法。在小學階段,教師應該給予學生更多大聲朗讀的機會,以此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并進一步幫助學生記憶和理解課文的內容。在小學時,多多朗讀,可以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語感和口語表達能力,以此為后續寫作奠定堅實的基礎。所以,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正確引領學生,積極參加朗讀訓練,對具有很強故事性和對話性的課文,學生可以進行角色朗讀,通過扮演相應的角色,培養學生的語感和語言應用能力。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還應該為學生提供合適的、相應的情境,營造良好的氛圍,以此帶動學生的情緒情感,促使學生快速進入其意境中,深刻理解文章的深層含義。
閱讀是一個需要思考和不斷推進度心理過程。小學生在閱讀時,就逐漸形成了閱讀思維。閱讀思維需要不斷的補充和提高。所以,在教學時,教師應該全面采取措施,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和興趣,促使學生體會到閱讀的真正樂趣,進而引發學生深層次思考,開發閱讀思維,慢慢開始主動閱讀。因為小學生的注意力很難集中,情緒情感尚不成熟,所以,很容易對太過無趣的閱讀產生一定的疲倦心理。這就需要教師切實根據學生的個性和實際情況,適當調整教學活動。
小學生的認知水平相對有限,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般只是聽寫字詞,背誦句子,這就使得學生在理解文章情節和思考相關情感上有所不足,從而導致難以發揮提高閱讀能力的良好作用。因此,教師應該在詳細分析課文的細節部分上多做工作,積極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將問題問到點上。通過巧妙提問,引導學生梳理文章內容,幫助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思考能力。在閱讀時,確保學生每次都會有所收獲,經過多閱讀,學生便可以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在閱讀過程中,不斷思考,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的閱讀量以及相關體驗提出問題,促使學生養成思考的良好習慣。
興趣就是最佳的老師,教師應該積極鼓勵學生帶著興趣去積極閱讀,自覺閱讀,并深層體會。教師在閱讀之前,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深入閱讀、探索,在閱讀后,讓學生總結相關內容,然后提出具有一定難度的問題,并進行詳細分析和解答。
在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培養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和自主性,也就是教學在教學活動中,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積極鼓勵并引導學生去閱讀文章,并深入思考,據此表達自己的深層感受和情緒情感,以此提高閱讀能力。
閱讀實踐就是學生讀書,將課堂學習讀書的時間歸還給學生,促使學生與課文進行交流,在理解內容,并加深印象的基礎上,實現熟練掌握運用的良好效果。小學時期的課文大部分都是聲情并茂的,可以通過表演的形式,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課文內容。這就需要教師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發揮空間,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進行表演。通過表演實現課文內容的形象化和直觀化,以此突出課文的具體特點,促使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
好的閱讀習慣,直接影響著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效率的提高。小學語文課文閱讀應該在輕松、和諧的良好氛圍中,有序進行。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及時進行標示,以此實現閱讀目標。一旦養成好的閱讀習慣,就會直接有助于后續的語文學習,且將會成為個人的寶貴財富。學生的閱讀能力并非是可以一時間培養的,需要長時間的堅持,這就需要教師給予積極引導,這將會對以后的個人發展有著很大的幫助。
總之,在新課程要求的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越來越重要。閱讀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增長見聞,同時還能夠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等,促使學生全面發展。所以,應當在開展閱讀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等等,以此實現有效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目標,為學生后續實現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