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素仿
(河北省廊坊市文安縣蘇橋鎮蘇橋中心校,河北 廊坊 065800)
語文是一門需要表達的學科,傳統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對于語文教學來說會形成很大的阻礙,一方面,它不利于學生對文字和語言的鑒賞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它也不利于激發學生對于語文這門學科的學習興趣。因此,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改變傳統的填鴨式的教學,適當引入創新能力化的教學方式。營造一種相對輕松的課堂氣氛。整個創新能力的設計要體現益智性、趣味性、參與性等特點,將教師、學生和學習內容三者進行有機的結合,增加師生間的互動,激發學生對語文這門科目的學習興趣,通過創新能力的方式讓學生能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
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不能盲目地讓學生和教師做創新能力,一味追求輕松和愉快,而是要與課程的內容形成有機結合,充分將學習與創新能力融合在一起,寓教于樂。比如《哪吒鬧海》這篇課文就可以通過創新能力化的教學方式來完成。可以讓學生扮演哪吒、龍王、三太子、李靖等角色,然后根據課文的內容來演繹哪吒鬧海的故事,讓學生通過這種創新能力環節去親身感受哪吒鬧海的經過,對課文內容有一個真切的把握。這種通過創新能力的方式去了解課文內容是非常高效的,同時有利于提升教師的教學效率。
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本意是課程的內容與創新能力相結合,達到使學生能快樂學習的目的。因此,教師在進行創新能力設計時要注意創新能力所包含的益智性,幫助學生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將創新能力與課程建設的目標結合起來,實現教學效率的提升。例如《三顧茅廬》這篇課文就可以設計一個益智類的創新能力完成課程教學。讓學生在創新能力的情境中體會劉備求賢若渴的心情和諸葛亮隱居茅廬的灑脫,啟發學生在實踐中展開新的思考和理解,開闊自己的思維,加強與同學之間的互動。創新能力設計需要教師與同學的相互配合,這樣才能將創新能力化的教學落實到位,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
在小學語文課程授課中,學生容易被教師的授課內容帶入,但是同時也容易被教師的思路所“圍困”,這就需要教師為學生提供一個開拓性思維的途徑。語文不同于數學,答案往往不具有唯一性,而具有多樣性。而在小學生此階段他們的思維還很活躍,應該為他們提供一個更好的思維空間。例如在《狐貍和烏鴉》的課程中,大部分學生會覺得狐貍很聰明,也很狡猾,而烏鴉很笨。而會有一部分學生會覺得狐貍騙了烏鴉,可憐的是烏鴉。教師在授課中不要讓學生先入為主,不要在授課之初就帶有感情色彩告訴學生哪個是正確的,哪個是錯誤的,而是可以以此作為一個導引點,打開學生們的求知欲。教學中教師關注的不僅僅是內容的傳遞,更應該是能力的指引,更應該是核心素養的提升,在教學中開發學生的各項潛能,為學生提供開拓性思維途徑才是真正的重點。
教師在安排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時,要注意一些問題。例如創新能力過程中的安全問題,一些創新能力環節如果設計不合理就會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威脅到學生的人身安全,因此,在進行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時要時時刻刻將安全問題考慮進去,樹立安全第一的原則和意識。其次,要以教學內容為中心。創新能力能滿足小學生愛玩的心理,但是教師要懂得把握適度的原則,不能脫離教學任務,使得創新能力環節占據所有的教學時間,而且不能因為追求趣味性就脫離教學內容。創新能力的設計永遠要以傳播知識為主,幫助教師完成課程建設的目標。只有將課程內容與創新能力的方式相結合的教學才是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呈現方式,否則創新能力在課堂上便只是成為學生娛樂的方式,無法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學習。
語文學習是一個需要長期積累的過程,因此教師要根據課程內容的特點適當安排一些創新能力的環節,營造一個相對輕松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在創新能力中體會語文這門學科的魅力。創新能力化的教學是將創新能力與課程內容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它屬于一種比較新穎的教學方式,它比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新課改要求培養具有創新思維的人才,因此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這一人才培養的標準,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方式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誕生的。本文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做了一些簡單的討論和分析,希望能對教師的教學安排提供一定的思考和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