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劍
(湖南外貿職業學院學院,湖南 長沙 410201)
“互聯網”技術在改變人們生活方式,促進社會進步的同時,不可避免的對我國教育事業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在“互聯網”時代下,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及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對人才的定義也在不斷變化,具有較高的創新意識和較強的創業能力的人才愈發受到社會和市場的歡迎。為了適應新時代、新形勢對人才的需求,增強學生的競爭力、適應力、創造力,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刻不容緩。
“互聯網+”時代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新時代發展的必然,是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需求,是學生自我素質提升的關鍵。根據國家提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和要求,高職院校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積極開展了創新創業教育的探索和實踐。首先,開設了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對創新創業內涵、思維、過程等進行了全方位覆蓋,根據“互聯網”發展的特點,同時也開設了電子商務、網絡信息、計算機技術等和互聯網密切相關的專業課程,和創新創業教育相輔相成。其次,為了強化創新創業實踐效果,各高職院校進一步強化“校企聯合”,積極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機會和平臺,促進學生實踐的鍛煉與培養。在“互聯網”時代下,社會和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標準和要求不斷地苛刻,全面發展的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的綜合型人才逐漸成為社會發展的主流動力。雖然高職院校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進行了一些努力,但是作為一種新穎的教育模式,高職院校在落實上仍存在一定的問題和不足,創新創業教育水平還需進一步提升。
受原有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和制約,部分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效果不好。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以原有專業教育為重點,重理論知識傳授,以完成教學目標為出發點,對創新創業教育不夠重視,無法對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進行有力的引導和培養。同時,對創新創業課程安排課時短、課程少,有的創新創業課程以選修課形式開展,有些形式化。
部分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缺乏前沿的、具體的、典型的案例分析與行之有效的社會實踐,多為紙上談兵,缺乏實踐教學,影響了學生的創新創業主動性。在教學形式方面,缺乏師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學生處于被動接受教育的地位,自身創新創業思想無法得到尊重,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逐漸消失。同時,在“互聯網+”時代,高職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未能充分利用互聯網先進技術,在構建線上線下立體教學模式及充分利用多樣化的自媒體進行教學方面嚴重不足,未能重視網絡技術與創新創業教育的結合,教學形式較為單一、落后,影響到教學效率,不利于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開展。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及力量不足,主要表現為缺乏創新創業型的“雙創”教師。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師多為其他專業教師轉型而來,有的只是兼職,大部分為本校碩士、博士畢業后直接任教,這就造成了教師強理論弱實踐的實際,尤其缺乏創新意識和創業實踐,在此背景下,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發展受到制約。
首先,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實踐機制不夠完善,雖然大部分高職院校都有各自校內的實踐場所和校外的實訓基地,但是,由于校外實踐機會有限、實訓效果弱化等原因,原有的實踐機制與創新創業教育匹配不足,缺乏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聯系和融合。其次,缺乏全社會對創新創業教育的幫扶機制。高校創新創業實踐最大的問題就是創業資金的問題,高職院校在爭取上級資金及籌措社會資金時比較困難,資金不足往往會造成好的創新創業項目流失,影響了學生創新創業的熱情。最后,缺乏完善的創新創業考核評價機制。目前高職院??己嗽u價仍以學生的成績為主,缺乏對教師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過程、成果的全方位考量,考核評價體系不夠完善。
高職院校應進一步提高對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視程度,從完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入手,保障課程時效,積極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在細化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加強典型案例的解析,注重創新創業實踐的落實。在“互聯網+”時代,要加強創新創業課程與互聯網相關專業的融合,積極利用互聯網技術促進創新創業教育發展。而且,隨著互聯網發展的深入,網絡已經成為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應順應形勢,積極利用互聯網技術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一方面,高職院??梢岳没ヂ摼W豐富創新創業教學內容,引用先進的創新創業理論及優秀的典型案例,對傳統課堂教育進行有效補充,開拓學生知識視野。另一方面,高職院校可以利用網絡平臺或者新媒體構建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實時地進行任務發布和問題反饋,加大與學生的互動與交流,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提升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質量。
“互聯網+”時代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要取得實效,與教師隊伍充分發揮“火車頭”帶動作用密不可分,“雙創型”師資力量及隊伍建設,是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重要保障。高職院校要重視師資隊伍建設,一是加強創新創業教師的學習和培訓,強化其理論知識。二是提供教師參與創新創業論壇、研討會的機會,強化交流與學習,提高教師創新創業意識。三是鼓勵創新創業教師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或者到相關行業內部鍛煉,增強其創新創業能力及實踐經驗。四是邀請或者聘請行業翹楚、企業家、學者、高校優秀教師等創新創業先進模范到學校進行交流、講課、任教,從而加強學習和交流,壯大創新創業教師隊伍,增強創新創業教師實踐能力。
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重點和核心在于實踐,高職院校應重視學生創新創業的實踐指導與教育。結合互聯網發展的趨勢,以“互聯網+產業”為創新創業教育發展模式,強化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高職院校應在原有實踐場所及實訓基地的基礎上,以互聯網為載體,以“互聯網+產業”為發展模式,建立自身互聯網創新創業平臺,開展線上創新創業教育。通過學校安排布置和學生自主選擇或創立創新創業項目兩種方式,由學生從制定方案到項目創立自主完成,教師從旁輔助指導,并及時與學生進行問題的反饋與困難的解決,從而讓學生在實踐中形成創新意識和思維模式,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同時,高職院校應加強與互聯網時代的新興業態、高新產業的合作,以此為創新創業平臺,安排師生進入企業平臺實踐、學習和鍛煉,增強師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高職院校實現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突破性進展,完善的制度保障必不可少。
1.建立健全優質資源共享機制。互聯網時代下,要求各高校、各專業突破隔閡、分歧和界限,強化交流與合作,利用互聯網技術搭建優質資源共享平臺,促進優質的師資資源、專業資源、信息資源、硬件資源等互聯互通,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最大限度、最高效率地促進各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發展。
2.建立健全社會支持和幫扶機制。高職院校在積極爭取教育部門或地方政府創業資金,建立自身創業項目資金庫的同時,也要積極爭取社會各界的支持。由高職院校推送優秀創新創業項目,有地方政府進行評估或者擔保,吸引實力企業進行投資和支持,以提高創新創業意識和理論向實踐轉化的可能性,有利于提高學校創新創業水平,實現校企共贏局面。
3.建立健全考核評價機制。將“雙創”教師和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同步考核,制定詳盡合理的考核標準,增加創新創業比重,以考核促進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改革的發展。
總之,在“互聯網+”時代下,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改革符合時代的發展和需求,將互聯網技術和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以“互聯網+”的發展模式為載體,強化理論結合實踐和理論轉化實踐的觀念,有利于提升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水平,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和社會競爭力,為其更好地立足于社會、奉獻于社會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