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嘯天
(常州冶金技師學院,江蘇 常州 213178)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的大力發展,技工院校如雨后春筍般興起,技工院校培養的學生以扎實的專業技能和較高的文化素養在社會上逐漸得到廣泛的認可。技工教育具有普及性、公平性、人文性和實用性等優勢,目前正成為越來越多的適齡學生選擇的道路之一。
學校在培養學生過程中,既要符合技工教育的發展規律,又要考慮技工教育的特點,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培養出既具備必要的理論知識,又具有較強的實踐技能的應用型技術人才。為了更好地完成人才培養目標,班級管理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如何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技工教育的培養目標來管理班級,則成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現階段,許多技工教育在班級管理上,存在一些認識誤區和管理誤區,大部分學校所執行的管理制度,通常是學生被動接受管理,將學生鎖定在已經制定好的條款內,不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培養學生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能力。如果這些班級管理的觀念不轉變,班級管理方法不創新,那么技工教育的培養目標就難以實現。因此,尋找一種可操作性強,適應學生身心發展、規范學生行為習慣的管理方法,既是教育者的要求,也是新時代教育目標的要求。學生以班級為單位進行自主管理,倡導關注學生的個體性,尊重和保護學生的性格多樣性,建立創新型的教育模式與并采用創新型的教育行為,即通過建立班級學生的自主管理模式,讓學生充滿自主性的班級環境中成長。
為了培養中技學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和習慣,現進行了班級文化建設中的制度建立與實踐的相關研究。以技工教育中烹飪專業學生為例,他們中的大多數是中考的失利者,學生的學習能力與自我管理能力較弱。他們往往習慣于被動的學習方式與管理的方法,主動性與自我約束能力不強。而在進入技工學校學習時,正是處于旺盛的青春發育期,情感和認知迅速發展,日漸成熟,表現在由對成人的依賴到相對獨立的轉變,學生雖然對于文化學習與日常自我管理的主觀能動性較差,但大多數學生是基于自己的興趣而選擇的烹飪專業,所以他們對于技工院校的專業技能學習有較強的求知欲,競爭意識強,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同,而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科,通常能沉下心來進行專研,這對于他們的長遠發展是有利的。這階段正是形成科學系統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職業觀的重要階段,此時自主管理能力的培養將會有效的滲透并影響學生。因此,自主管理是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職業觀的一種方式。
為了順利完成對烹飪專業學生的職業教育并提升教育的質量,提出在中技學生自主管理的班級文化建設中的制度建立與實踐研究,以常州冶金技師學院2018 級烹飪專業兩個班級進行對比實驗,18 烹飪1 班以學生自主管理模式進行培養,18 烹飪2 班以傳統班級管理模式進行管理,具體培養方法如下:
首先發現現階段常規18 烹飪2 班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與常見問題,調查這些問題產生的直接原因,并挖掘其深層次原因。在對18 烹飪1 班學生自主管理模式培養中改進與避免了常規班級管理中的不足,充分發揮學生在教育中的主體作用和教師在教育中的主導作用,優化了學校和班級制度的靈活性、民主性、可操作性和時代性。在班級制度的制定中,班主任把主動權給予學生,在班級大事的決策上,不獨斷專行,充分地考慮學生的意愿,讓他們進行必要和充分的討論。班級管理制度需得到全班同學的認可,盡可能地讓大家都能參與到班級的管理工作上來。最后,建立一套以班級自主管理為主導的組織結構,讓學生自主執行、自主考核、自主監督。
學生經過一年的培養后進行對比,發現采用班級自主管理模式培養的18 烹飪1班,學生形成了良好的學風和班風,學生的行為習慣由他律內化為自律,進而形成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其中在日常學習生活與參加學校組織的工學交替中,18 烹飪1 班學生個人行為能力、學習習慣與獨立自主性明顯高于18 烹飪2 班。班級中呈現出積極、開放、民主、健康的文化氛圍,也是常規管理班級所不具備的。
通過對比可以發現,以科學民主的方式建立班級管理制度來培養學生良好的個人行為和學習習慣,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班級管理運行機制,引導學生從良好的習慣中獲得滿足感和愉悅感,并主動傳遞給他人,內化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能力,并努力長期保持自律,最終形成班級內人人自主管理的班級制度,學生自我管理的良好風貌在班級內蔚然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