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杰方 劉垂玖
(重慶商務職業學院,重慶 401331)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和發展,人們對教育質量和公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我國各地方經濟發展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教育的發展。教育資源分布不均是當前教育發展中面臨的主要問題,這一方面不利于各地區經濟的均衡發展,另一方面會導致一些地方人才流失,人才流失與經濟落后的地方落入惡性循環,貧富差距愈來愈大。2018 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教育資源要重點向農村傾斜,要向農村貧困地區投入更大的資金支持以提供更好的教育資源,這為教育相對比較落后的農村地區提供了極為重要的政策支持,有助于促進城鄉教育資源均衡化配置。為促進城鄉教育的均衡發展,為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注入優秀人才,應對城鄉教育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將“共享”的理念貫徹教育資源分配的全過程,共享發展理念的目的是社會公平,而社會公平的前提是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基石,教育資源的共享可以使貧困偏遠地區的教育水平得到發展,從而縮小城鄉差距,使教育公平逐步實現。本文立足我國教育發展實際,通過對城鄉教育資源共享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究,構建城鄉教育資源共享機制。
“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想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就要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不斷加大人才培養力度,讓全民平等地接受教育和享有教育資源。目前,我國城鄉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主要表現在各個地方之間的差異和各個學校之間的差異。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加大對貧困偏遠地區的教育資源投入,加速推進城鄉教育資源均衡,這不僅有利于解決我國人才短缺的問題,還有利于讓每一個學生享受平等的教育,使所有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通過努力學習,平等地享有進入工作崗位的機會,縮小貧富差距。城鄉教育資源共享機制的構建有利于促進教育理念和方法的交流、教育資源的共享,甚至是地方之間文化的交融。另外,城鄉資源共享機構的構建,對于提升教師的教學效率、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方面也發揮了重大的作用。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城鄉間的差距不斷加大,這也使的城鄉之間的教育差距逐步擴大。因此,構建城鄉教育資源精準化共享機制是解決當前城鄉教育差異的必要途徑。但構建城鄉教育資源精準化共享機制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教育的發展水平與經濟的發展水平息息相關,農村地區和城市地區經濟差異懸殊,導致了農村地區的教育水平較低,學校教育信息化硬件條件薄弱,沒有硬件條件做支撐,學校也無法真正實現教育資源的共享。除此之外,由于缺乏對互聯網技術進行應用的能力,在城鄉教育資源共享系統構建過程中并沒有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有些學校的硬件設備只是為了應付上級的檢查,成為了形式上的“信息化”,這影響了城鄉教育資源共享機制的構建。
區域性的教育資源建設缺乏統一的標準,城鄉教育存在各自發展的情況。同時城鄉學校在教育理念、教學方法上存在的差異使得教育資源不具備兼容性,使用效率低下,與教育信息資源共享的目標背道而馳。另外,教育資源系統建設“重物不重人”,農村學校在引進城市學校的教育經驗和資源時,并沒有結合農村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形成建設與使用脫節的情形。
城鄉在師資力量方面存在較大的差距,無論教師數量還是質量都存在較大差距,農村優質師資缺乏是城鄉教育資源共享的突出問題。城鄉教育發展失衡導致城鄉優秀教師資源配比失衡,雖然教育部分出臺了很多措施,但仍未很好地解決城鄉師資力量懸殊的問題。另外,雖然微課、慕課、云課堂、翻轉課堂等新興教學模式不斷涌現,但受地區條件限制,農村教師的教學模式仍未發生實質性的改變,對先進教學設備的應用能力較弱,對教育資源共享的意識不足,使得無法較好的完成教育信息資源的建設,教育資源的內容和形式較為單調。校際交流雖然為城市學校的老師對農村學校的老師提供技術培訓搭建了橋梁,但由于時間較短,也沒有很好的效果。
城鄉間的經濟發展差距較大,農村地區經濟發展較為落后,導致教育經費投入不足、基礎建設缺乏、師資配比薄弱,城鄉所擁有的教育資源差距明顯,這導致農村生源逐漸流向城市。為了讓孩子們接受優質的教育資源,很多農村的家長把他們送到城市學校,鄉村生源逐步流失,這很大程度上也影響著農村教育的發展。
構建城鄉教育資源共享機制是本文期望突破的重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加以改進和發展。
當前農村地區和城市學校在硬件上仍存在較大差異,因此要向農村地區的教育投入大量財政資金,用于支持學校的建設。同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制定統一標準進行硬件條件改造升級。另外,對教育資金的運用要嚴格管理和監督,堅持公開、公正、透明的原則,確保每一筆教育資金能夠用到實處,及時向社會公布教育經費的保障責任與投入狀況,接受全社會的監督。
擁有優質教育資源的城市地區學校要將優質、有特色的本校的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給農村地區的學校,要將城鄉教育幫扶的政策落到實處,通過城鄉學校間的對接,促進優質教學資源在鄉村的均衡配置,實現城鄉教育資源共享。還要定期通過遠程互動課堂等方式,實現城鄉師生之間教學互動,通過網絡研修、互動課堂、專遞課堂等模式,促進城鄉教育共同發展、均衡配置。此外,在引進外來教育資源時,既要立足本校實際,結合本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進行引進和建設。又要著眼當地教育資源的開發,對優質教育資源加以整合、改進,從而建設能夠滿足本校師生適用的教育信息資源。建設完成教育資源庫后,還要逐步建立起城鄉教育資源共享的反饋機制并及時根據使用情況和反饋意見進行改進,從而形成完備、系統化的教育資源庫。
要加強農村師資建設,要讓鄉村和城市的教師互相學習和交流,可以利用社交軟件建立討論組,加強對話、交流心得,分享教學理念,促進城鄉師資力量共享。要增加鄉村教師培訓計劃,建立城鄉幫扶小組,重點培養教師的教育信息化教學理念,將“互聯網+教學”的教學理念植入到農村教師心中,并有針對性地進行信息化基本技能培訓。要號召鄉村支教,同時對農村教師進行激勵和發放補貼。在收入分配、津貼、績效工資中向農村教師傾斜,提高農村教師待遇,從而調動鄉村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
第一,對生源極少的小規模鄉村學校安排撤并,第二,完善辦學標準,加快標準化建設,發揮中心校的統籌作用,加強城鄉學校對口支援教師交流工作,推進“互聯網+教育”的發展,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努力滿足農村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