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丹 李培彩
(商丘市實驗幼兒園,河南 商丘 476000)
幼兒園大班的幼兒,其行動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都趨于成熟,但在實際的幼兒園教育中還存在一些不利于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發展的因素。許多幼兒在園中表現出沉默寡言的情緒,如不能及時化解,會影響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鍛煉。因此在幼兒教育中,教師要積極探索幼兒全面發展的教育方式,讓幼兒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接受語言教育,給予幼兒更多的活動自主權,允許幼兒的自由發揮,全面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開發。
兒童劇的表演是全身心的投入活動,幼兒總是希望獲得一個好的角色,當他們學會以后會樂于向其他人展示,并祈求獲得表揚,幼兒的這一想法是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而在兒童劇中開展生活美化教育,一是保證幼兒的表演積極性,同時在不背離日常生活規律的前提下,進行一些超出生活范圍的表演,是為了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全面發展,積累詞匯量,從而獲得豐富的語言表達方式。
童話劇給幼兒的印象就是歡快活潑,所以教師在開展童話劇教育的時候也必須本著歡快愉悅的氛圍進行開展,讓幼兒在這個環境中充分的放松自我,讓課堂變成幼兒主戰場,在活動中不斷地滲透著語言學習和語言運用的技巧,從而讓幼兒不知不覺中學習到語言的表達能力。激發幼兒的語言學習天賦,就必須引導幼兒主動參與,烘托出游戲的氛圍,讓幼兒在活動中不再拘束,從而讓幼兒的學生形象轉變為自由發揮的課堂自由者。
活動主題的選擇也是本著歡快愉悅的氛圍而去的,需要更多的從幼兒的角度考慮,將幼兒作為活動的制定者、參與者,教師作為監督者和引導者,把握活動的發展方向,讓幼兒在潛移默化的環境中掌握語言表達的能力。
語言學習分成三個層次:發音、理解和運用。
發音是語言學學習得基本階段,主要開展的是詞匯積累,而童話劇的表現僅限制在口語的表達中,所以童話劇的表演在一定程度上屬于語言學習的基本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幼兒首先做的是對童話劇表演的內容進行發音練習,學習讀音,從而再進行下一步的學習。
理解,這一個層次主要是對表達意思的理解或者是幼兒對詞匯、詞義的了解,當幼兒學習童話劇達到一定的程度,他會揣摩其中表達的含義,人物形象的善惡、美丑等,這是他們根據自身的詞匯積累進行的語義的理解,也是他們對語言探索的開始。
幼兒學習童話劇的表演,是為了獲得一定的成就感,當滿足了這一需要的時候,幼兒就會萌發出一種奇妙的想法,有的時候是在玩耍中和排練中表現出來的,這就是幼兒的創造性思維,體現出幼兒獨立自主的創造性,這就是對語言的運用,
童話劇是一種藝術集合的表現形式,包含了許多的藝術元素,所以在語言表達方面具有一定的完整性,也就是說只需要通過兒童劇的學習,幼兒就能掌握語言的表達能力。
首先,童話劇是一個具有故事情節發展的整體,講述的是一個連續的故事,就像日常生活中的一事件一樣,具備了完整的時間要素,將其單獨話分開來也可以進行完整的論述。童話劇自身就可以看做成完整的有機體,包含了語言的所有要素。
其次,童話劇即可以讀、演和交流,本身就是一個語言整體,體現了創作者的語言駕馭能力,以口述的形式表現出來就是語言表達的技巧,以肢體語言表達出來,展現的就是肢體語言的語言描寫,當以口語、交流、肢體語言綜合的表現出來就是完整的語言教育環境。因為語言表達能力主要從口語和和肢體語言的交流,當幼兒口語表達不清楚時,就會輔以肢體語言進行表達,從而讓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獲得提升。
幼兒語言的學習,一方面是幼兒的主動模仿學習,另一方面是教育機構指定的科學學習計劃,這個計劃看似符合幼兒發展的規律,但是由于規則的限制,教學質量和成績的推動,越來越多的語言教育成為了機械式的復讀,這讓幼兒在語言的學習中失去了興趣,因此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成長較為緩慢。
童話劇以其豐富多彩的語言表達方式,取材廣泛的表演內容,蘊含了大量的語言表達技巧,將口語、肢體、表情等進行了綜合,增加了幼兒對戲曲的可讀性,讓參與者主動學習其中的語言表達方式和運用技巧,從而積累語言的運用方法。
人類的語言主要運用到交流中去,也就是日常生活中,所以童話劇的學習也更多地引入了生活的元素,將學習和生活進行了有機結合,教育工作者理由特定的手段對幼兒的身心進行積極的影響,促使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在兒童劇的表演中,教師就是不斷地更新題材和內容,讓更多的語言交流方式包含進來,從而讓幼兒有一個廣泛的接觸,增加了幼兒語言運用的方法。
幼兒園大班的語言表達能力已經趨于成熟,對他們的童話劇教育應該更多地促進自主學習和創造,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活動中主動發現和創造,不斷地鍛煉語言系統,進而達到語言學習的三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