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琦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廣東 廣州 510600)
今年,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八次會議指出: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把建設現代流通體系作為一項重要戰略任務來抓。發展流通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完善流通領域制度規范和標準,培育壯大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物流企業。物流行業不僅承擔著貨品的運輸,還聯接了不同區域的人。作為基礎設施的物流設施在未來將變得更加重要,不論在平時,還是非常時期,物流一直是經濟流通、生活保障等社會活動不可或缺的要素。
今年以來全球“宅經濟”需求爆發,國際電子商務在僅僅3 個月時間內增長了41%。2020 年第二季度,中國、法國、英國等國的電子商務市場平均份額從2019 年的8.8%增至12.4%。2020 年上半年,全國網上零售額達人民幣51,501 億元,同比增長7.3%,線上商超、生鮮、醫藥等B2C 業務大幅增長,給即時物流行業的訂單量帶來高速增長。專家認為,隨著國家大力推動“宅經濟”以及5G 時代來臨,一大批“新風口”“新機遇”將隨之而來。在此期間,電商企業得到迅猛發展,物流供應商也迎來了一次巨大的考驗。2020 年,前兩個季度大量的線下消費轉移到線上購物平臺,出現了各種需求同時爆發的情況。美團在北京地區的日訂單量達到了春節節前單量的2-3 倍;京東到家全平臺銷售額相比2019 年同期增長4.7 倍;叮咚買菜整體訂單量約增長80%,客單價增加約70%等。短期來看,“宅經濟”催生了巨大的同城生鮮采購需求,使得同城配送需求得到大舉釋放,線上訂單量超300%的增長,同城配送人員嚴重不足,“當日達”也成了“隔日達”。
今年6 月,艾瑞咨詢發布了《2020 年中國即時物流行業研究報告》,報告顯示,2018 年即時物流行業訂單量達136.5 億單,2019 年訂單量達193.4 億單,行業整體發展前景向好,預計2021 年訂單量將有可能增加至313.6 億單。巨大的“宅經濟”新零售需求正是推動物流訂單量增長的原動力。長期研究企業的北京大學教授陳春花認為,線上娛樂、游戲、教育、知識付費和遠程辦公,零售業及物流配送、社區服務的線上線下融合等領域,都會迎來不錯的發展。新零售的發展同樣對物流行業提出了更高的效率需求,也加速了物流行業的進化。
作為新零售的頭部企業,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等自然不會輕易放過這一風口。隨著信息化、智慧化技術的成熟應用,新型物流與供應鏈發展對新零售的高效運營與成本節約的確起到了重要作用。物流業的重要性得到社會進一步認可,數字化、無人化、在線化、無接觸等物流服務場景在本次線上“宅經濟”需求大爆發中成為熱點。
多個頭部電商和物流企業積極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5G 等新技術,利用人機自動分揀等智能設備,在提高物流效率、實現提供無接觸服務方面展現了優勢。菜鳥網絡啟動物聯網戰略,由人工智能自動分配路線,應用智能規劃技術實現未來園區的高度數字化。順豐物流利用人工智能通過優化視覺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實現網絡設計接駁規劃、裝載率測定、運單識別、裝卸檢測等多場景落地應用。京東智慧物流構建了“預測—庫存—倉儲—運輸—配送”全鏈路智慧化物流體系,構建了智慧物流基礎數據庫,采用大數據和算法技術實現了多倉平衡及商品智能布局。物流相關平臺正在與企業嘗試引進數字化技術,對相關行業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同時聯合帶動更多上、下游產業智能化升級的進程。隨著新零售發展以及消費升級,快速配送逐漸成為數字化新零售不可或缺的一環,其網絡最大的意義,不僅在于對生鮮、餐飲、快消品消費實現線上化,更是電商巨頭對存量用戶的爭奪,不管美團,還是阿里、京東,它們戰略的背后布局是希望進一步穩固自身業務根基,根據高頻日用商品的特點,拉升電商平臺整體用戶活躍度。
目前,中國物流企業在運輸、配送、跨境、物流服務等各個環節都有很強的競爭力,也出現了一批龍頭企業。但是,具備全面的供應鏈服務能力和承擔緊急任務的企業依舊缺乏。全面服務能力表現在于針對不同行業的到倉服務、倉配服務等一站式全鏈條解決方案;在應對新型態“宅經濟”帶來的龐大物流需求時,從預測、采購、生產和物流交付全鏈條都能快速提出解決方案的能力。這是一般中小物流企業和加盟型物流企業都難以解決的事情。海量物流沉淀著海量數據,通過大數據分析,不僅可以實現采購、運輸、倉儲、配送等各物流環節的信息化運作,還可以得知各個區域相關商品的消費情況看,不同地區消費者的消費愛好,制定最為精準的商品投放計劃,并能提前預測到消費者所需要的商品,既滿足了“宅人”的新需求,也避免了不必要的物流倉儲成本。
我國各類物流企業發展已日漸成熟,利用其專業運輸體系整合各類物資的采購、搬運、配送等工作,逐步優化物流過程。2020 年年初,國務院印發了《物流業開展中長期規劃(2020-2025 年)》,提出要鼓舞制造企業外包物流,促進企業內部物流需求社會化。優化制造業、商貿業集聚區物流資源配置,構建中小微企業公共物流服務渠道,供給社會化物流服務。著力開展第三方物流,引導傳統倉儲、配送、快遞等企業采用現代物流辦理理念和技術裝備。在長期能力建設方面,我國需要大力推進物流企業規?;?、集約化發展,提高物流企業的物資配送能力和快速恢復能力,提供一定數量物流專項基金,鼓勵物流倉儲行業投資建設,對各類型專業物流企業獎勵或補貼,充分發揮交通運輸物流的內外需雙循環的支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