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曉慧
(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沙坡頭區第五中學,寧夏 中衛 755000)
學習源于生活,我們可以將實物作為直觀的教具引入課堂以增強課堂趣味性;還可以為學生創設他們熟悉的場景,讓學生通過講故事、演講、情境表演等方式,在“玩”中學習,在展示中成長,在小組探究中學會合作。在將實物、生活場景引入課堂的同時,我們還要注意激發學生思考。在課堂中設計“問題情境”“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思維能力的培養也是我們課堂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我們要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水平,創設恰當的、具有邏輯層次的問題,引導他們積極地思考、探究問題、尋覓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使學生們在獲取知識的同時能開拓思維。
多元化的課堂評價是提高課堂教學活動有效性,打造高效課堂不可或缺的環節。它作為師生交流互動的一種手段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末。只有我們毫不吝嗇我們贊賞的言辭,及時對學生的表現給予積極客觀的評價,學生們才會有更加持久的學習動力,才能使我們的教學活動能夠有效地穩步推進。在教學中為了更加客觀公正的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我們必須根據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評價技術和方法,通過把多元的形成性評價(教師評價,生生評價,小組評價、自我評價等)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最終使每位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人。
“濃厚的興趣能彌補智力的不足,持久的興趣會導致發明創造”。學生一旦對所學的知識發生興趣,就會從精神上亢奮起來,在課堂上就能夠全神貫注,對老師所提出的問題就能積極思考。事實表明,網絡多媒體技術創設的語言學習環境遠比我們通過口述所創設的語境更直觀、更有帶入感。所以教師要盡可能利用網絡多媒體技術,選擇貼近生活、具有時代特點的圖文,影像資料,形象生動地創設情境,使學生置身其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興趣。
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加快教學的進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首先,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能減少教師不必要的板書時間,增加教師答疑解惑和學生學習的時間,因而能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為學生贏得更多的練習、鞏固、消化、理解的時間。其次,多媒體可以通過動畫,影視資料生動、形象、直觀、高效的展現重、難點,幫助學生形成立體的知識框架,最終幫助學生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所以信息技術的運用是提高課堂教學活動有效性,打造高效課堂的一大助力。
在實施單元整體教學之前,我們首先要反復研究教材,挖掘教材內部單元與單課之間隱含的內在聯系,從而為更好地設計主題與話題提供更多的素材。其次,通過對教材資源的整合達成文本再構,合理安排好學習的內容,將分散的知識點按照語境、話題、層次等邏輯順序重整排列。最后,依據單元主題,在完成文本再構的基礎上確定每一課時的情感主線,使我們設計的活動都沿著這條主線展開。把課堂教學內容系統的、完整地呈現給學生,促使三維目標的有效達成。
單元整體教學是實現課堂教學活動有效開展的先決條件。我們在備課時要以單元為單位,全面對課程標準,教材等教學指導性資源進行深入地解讀和剖析,根據我們自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以及學情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整合、重組,從而形成相對完整的教學主題。
教學活動是否有效,學生的感受是最可靠的。現在的初中生較以前的學生思想更加成熟,通過網絡,電視等渠道獲取的信息量也較大。所以教師要形成與學生主動交流的職業習慣,通過交流了解學生的心理,走進學生的精神世界。也可以通過和學生交流對課堂的感受,再次反思、斟酌我們的教學活動。所以,了解學生,走進學生內心世界是我們實現課堂教學活動有效開展的前提。
科學家達爾文說過;“關于方法的知識是最有用的知識。”英語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指出幫助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并有效地使用學習策略,有利于學生把握學習方向、提高學習效率;有助于學生形成自主的學習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可見,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滲透學習策略與否也是評判教學活動是否有效的標準之一。因此,作為教師我們要始終秉承著“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理念盡可能地向學生灌輸英語學習策略,并引導學生在學習中運用這些策略。
綜上所述,作為一名英語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活動之前我們一定要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去考慮,盡可能地設計出有效且高效的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們切切實實能從每一堂課中得到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