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雙灤區第三小學,河北 承德 067001)
什么是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一種觀點認為學生在考試中得高分,說明教師課堂高效;另一種觀點認為學生在數學課上認真聽講,課堂氣氛好,就是高效課堂,這兩種觀點似乎都正確,但仔細一想,它們都存在認識上的偏差,沒有抓住高效小學數學課堂的本質。
從本質來看,高效課堂應該是在課堂教學的特定形式和特定含義的基礎上,研究構成課堂教學的基本要素,立足于優化教師、學生、教科書三者之間的關系,使之構成協調、高效的課堂生態系統,在正確的教育價值觀的指引下,發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發揮教科書的憑借功能,提高課堂教學效能,促進師生的共同發展。“高效課堂的‘高效’不以學生一時的學業成績為衡量標準”。也不僅是指教學的實際效果和教學投入之間的比值,應該以是否真正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為依據,以是否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為標準。
縱觀我們目前的小學數學課堂,雖然新課改實行了那么多年,但由于部分教師教學方式陳舊、評價制度未徹底改變,學生對數學學科的不感興趣等眾多因素造成了課堂效率的低下。從而制約了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發展,那么,如何構建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途徑。
從目前部分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來看,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相當陳舊,尤其是邊遠農村地區的教師,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教學方式更加落后。教師往往是“滿堂灌”,課堂成了老師的“一言堂”,新課程確立了教是為學服務的基本理念,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而教師在課堂中應該是主導地位,課堂教學中需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學法的指導與培養。這就要求必須在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過程中不斷推動教師觀念的轉變,進而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師講得過多、學生過少面導致的靠大量課后作業來完成教學任務的問題,逐步解決忽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實現的問題。
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說得好:“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里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成為池塘,沒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感情是教學的催化劑,我們教師要注重用各種方式與學生聯絡感情。學效果奠定良好的基礎。
人們常說: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有水喝。而在很多外國人的眼中,一個中國人是條龍,一群中國人就是一條蟲。這說明什么,說明中國人單打獨斗能力很強,而合作互助能力欠缺,這與我們過去課堂中過于強調獨立思考有關。新的課堂教學理念要求學生間的關系應體現:平等、互助、合作、競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合作,這就要求教師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重點關注學生之間的互助與合作。課堂上,我們總能發現部分優生是教師的“寵兒”,他們在課堂上思維活躍,反應靈敏,是教師“導演”下的學習的“主角”,而大部分學生則是學習的“配角”,因而在同一堂課上,天賦高的學生往往比天賦低的學生獲得更多的表現機會。假如這種“不和諧”充斥著我們的課堂,將影響大部分學生的全面、自主發展。如分組合作學習模式,能讓學生積極地相互學習,特別是面對面的促進性的互動,積極承擔在完成共同任務中個人的責任,使所有學生的寬松、和諧、合作、民主的課堂氛圍中主動學習,相互交流、合作競爭、想象創造,既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又培養主動學習的能力。
學生的學習方式由傳統的接受式學習向自主探究式學習轉化,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地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從傳授知識的角色向教育促進者的角色轉化,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強調在課堂教學中體現教師的“教”和學生“學”的整合。教師應要在教學的各環節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和實踐,并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學習活動的機會,從而獲得廣泛的學習活動經驗。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課堂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富有啟發性,老師要千方百計創造情境,創造機會,引發學生求知欲,喚醒學生好奇心,培養學習興趣。數學課的預習階段:可用疑問啟思、練習啟疑等方式激趣,使“課伊始,趣味生”;課的展示階段:可用任務分配、討論交流、親身示范、比較對照、舉一反三等方式激趣,使“課正行,趣正濃”;課的反饋階段:可用向他挑點、質疑問難、討論延伸、系統提高等方式激趣,使“課已盡,趣猶存”。我們可以采取將枯燥無味的數學理論知識貫穿在數學情景中,只要教師呈現的信息技能有意義,學生對上課富有親切感,怎能不激起內心的漣漪,產生濃厚了學習興趣呢?
幽默是一種智慧,它常常給人帶來歡樂,并給人以啟迪,其主要表現在老師講解生動形象,機智詼諧,妙語連珠,動人心弦。教師要因時、因地、因人適時地對教材進行再加工,使教學過程更生動、活潑和有效。有時面對學生的差錯,也不必聲色俱厲,幽默地糾錯更能讓學生印象深刻。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幽默引趣、幽默點撥、幽默糾錯、幽默啟語,為我們的課堂注入一股新鮮血液,使課堂如同磁石般富有吸引力,成為學生留連忘返的殿堂。
實驗研究表明,課堂教學在高興、愉快的情緒中進行,學生當堂的學習效果比一般情緒下的學習效果要高得多。因此,要使課堂教學更加高效,就必須使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數學課程這三個因素協調相外,使之和諧、高效。這既是一種教育、教學的指導思想,又是一個動態的優化過程,更是我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所要追求的最終目標和最高境界。
當然,以上途徑和方式、方法還存在許多欠缺,如果處理、運用得不好,就會給人一種“霧里看花花非花”的感覺,但只要我們小學數學教師去努力,做個“有心人”,不斷總結經驗,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改進教學方法,大膽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我想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的目標定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