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咚
(云南藝術學院,云南 昆明 650000)
小說演播是一種觀眾非常喜歡的藝術形式,而作為一名好的小說演播者不僅需要好的聲音條件,同時還要具備對文本的理解與分析能力、鑒賞與審美能力以及作為演播者內在的感受力,并運用自身內、外素質進行形象創造,從而準確的將文本以及作者的思想傳達給觀眾。
以小說《青衣》為例。作者畢飛宇在1998年《揚子晚報》刊登的一則報道中找到了創作靈感。報道說,一位身染沉疴的藝術家在北京演出時,救護車就停在人民大會堂西門外,《揚子晚報》用“德藝雙馨”總結了這位藝術家。正如《青衣》中的女主角筱燕秋,一個天生的青衣坯子,正因如此,老團長立馬讓她當了A檔嫦娥。筱燕秋演活了嫦娥,嫦娥照亮了筱燕秋。但伴隨成功而來的卻是名利的增長。筱燕秋就像《揚子晚報》報道中的藝術家一樣,有著對藝術近乎瘋狂的喜愛,而這種喜愛卻也帶來了名利。在藝術加工過的女主——筱燕秋身上,這樣的名利讓她變得自大傲慢,最終成為了一個悲劇人物。
在了解作者創作背景以及人物背景之后,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確認文章基調,這也是小說演播中最核心的環節。因為基調一詞所包含的范圍很廣,例如作者基調、作品基調、演播基調,基調源自音樂作品中的主要音調,一般用它來開始或結束,而它也是貫穿作品的基本風格和主要情感的重要元素。它不像語音一樣確切,可以聽得見摸得著,也不是依靠作品中的某個詞、某句話就能捕捉得到的。在技巧層面,基調包含有速度與節奏、呼吸節奏、語氣語調、音量高低強弱等各個方面,但如果在演播中卻很難讓人準確把握每一個技巧。所以在確認作品基調這一環節我喜歡用“能量”來定位。例如文稿《青衣》的開頭“自古到今,唱青衣的人成百上千,但真正領悟了青衣意蘊的極少。”這句話的“自古到今”是一個時間詞,來形容漫長的歲月,因此在表述的時候應該是低起而不是高開,并且還要注意語言的節奏以傳達時間漫長的感覺。緊接著是找到作者想要表述的重點,那就是唱“青衣”的人很多,但“真正”領悟青衣“意蘊”的極少,由此可以找到這句話在表述中的重音。那么作者在這句話中想要傳達的意圖和情感就基本確立了,接下來就是結合演播者自身找到情感能量層次(我一般分為10層),在實踐中找到能準確傳達作者意圖、人物思想的能量層次加以表達,到此這句話的基調就正式確立,以此類推,之后的段落也是運用這種方式確立基調。但是也有一些要格外注意的地方,例如第二段筱燕秋的人物內心語言“我才是嫦娥,只有我才是嫦娥”,這種想說卻說不出來的感覺對于筱燕秋來說一定是非常難受的,那么作為演播者如何用語言將這種痛苦傳達給觀眾呢,這就要運用呼吸和停頓的技巧,使這句話在表述時傳達出一種撕心裂肺的感覺。當然,技巧的選擇和運用也是因人而異的,但是核心點位是要準確的感受人物當時的內心情感。所以說在定基調時我選用“能量”一詞來進行表述的主要原因是,一篇文稿的基調一定是作者情感、人物情感和演播者自身情感的結合,而前兩者需要我們在文本分析是來進行確立,自身情感能量一定是在實踐中去找尋確立的。很多人對前兩者的分析都很到位,但是卻對自己情感能量定位不清,所以在表達時總是不準確或者不穩定。因此我認為在小說演播中演播者的情感能量是核心,而演播技巧是為這個核心服務的,光有技巧沒有核心的演播如同機器一般沒有韻味,只有在演播者的情感能量定位準確的前提下,自然的帶動演播技巧,這樣的演播才是富有神韻的,才能真正的感染觀眾。
斯坦尼理論早期強調“由內而外”,后期強調“由外而內”。這個可能跟瑜伽的影響有關聯。瑜伽是通過身體的延展,達到由外而內、“由形到神”、“由身到心”、塑造合一身心的修煉目的的。焦菊隱和于是之也有類似觀點,他們認為,必須抓住角色特有動作,反復地練,練得極其熟練,練到幾乎成為演員自己舉手投足的自然習慣,然后再從內在體驗出發,就會自然而然“流出來”那個特色動作。這就是所謂“用外部動作刺激內心情感”。
除了幫助演員更好表達人物(表達演員已“認識”的那一部分人物)外,“用外部動作刺激內心情感”,還能幫助演員更好的認識人物(發現演員未“認識”的那一部分人物)。在小說《青衣》的練習過程中,我們也運用了外部動作刺激的方式,例如在體驗角色情感的過程中,我們伴隨著音樂,發揮演員的想象力和信念感,將教室這個空間想象成戲場,而今天就要與它訣別了,我們緩慢的移動,用視線尋找曾今熟悉的事物并上前輕輕的拂去上面的灰塵。這一系列的形體動作讓我們的內心慢慢變得安靜同時還產生了一些淡淡的憂傷。而這樣的刺激也讓接下來的我們能夠更深入的理解和體驗人物情感,從而更好的進入演播狀態。再例如文稿的第七段“雪花在飛舞,戲場門口,人越來越多,車越來越擠,但沒有一點聲音。”為了拉出動靜反差,以突顯安靜的狀態,我們在練習時運用跑動和大口喘氣的方式,使這句話在前半段產生急促和緊張的狀態,而后突然止步,稍微平復呼吸說出“但沒有一點聲音”。運用這樣的方法不僅能正確的表述人物當時的情感,而且也讓我的內心產生了情感共鳴。
小說演播這種播音技藝,需要我們繼承傳統演播技巧的同時還要繼續探索新的方法,苦練基本功,增加自己的生活閱歷和演播經驗,只有這樣才能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