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敏
(豐寧滿族自治縣第六小學,河北 承德 068350)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小組合作學習是以發揮群體的積極功能,提高個體的學習動力和能力為目的,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交流與合作,從而完成共同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形式。小組合作能夠讓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感受彼此不同的思維方式和思維過程,既可以實現優勢互補,又可以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能力,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習數學的效率,對學生的終身發展有著重大意義。但是,在教學實踐中真正要將小組合作學習行之有效地開展,絕非易事。下面我就"小學數學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談一點粗淺的看法。
許多研究合作學習的專家都建議異質分組,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的能力、氣質、性格、性別等將學生分組,這樣有助于打破不同類型學生之間的障礙,擴大學生的交往范圍。異質分組,即小組成員間形成性別,學習成績、能力方面差異,另外,還可以考慮到家庭經濟、社會背景、性格、脾氣等差異,采用異質分組,就連帶產生了全班各小組間的同質性,這就是合作學習的分組原則──組間同質、組內異質。
在教學實踐中,我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的:
(一)注意小組成員編排的科學性。小組的人數一般以4~6 人為宜,成員的組成既要考慮到學習成績好、中、差的搭配,又要考慮他們原有的性格、情感特征等非智力型的合作基礎。其分組方式采用異質分組,同時我們還在積極地對分組的形式加以嘗試與優化,而不局限于固定不變的分組模式。
(二)小組合作學習要遵守一定的規則。組內成員要有具體的明確分工,在一個階段每人都有相對側重的一項職責,擔任一個具體的合作角色,如小組討論的組織人、記錄員、資料員、首席發言人,第二發言人,一定時間后角色互換,使每個成員都能從不同的位置上得到體驗、鍛煉和提高。此外還要注意讓學生在討論前,一定要有獨立思考。
合作學習的問題必須圍繞著"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這個中心,既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又對學生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是單個學生難以獨自完成的復雜任務,是學生感到疑惑不解、易于引發學生認知沖突的,必須經過交流、爭議、思維碰撞和相互接納才能使解決問題的思路和策略明確化與合理化。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設計小組合作的內容:
(一)在新授內容嘗試時組織小組合作。在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地拓展"研究"的時空,有所選擇地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通過合作學習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還給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權,。我在教學三位數加法計算時,先出示情境圖讓學生列出算式347+256,再讓他們擺一擺、算一算,獨立思考答案,然后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算法。由于學生先是獨立思考,所想的方法也就不一樣,再在小組中大家一起討論、交流,得出了幾種辦法,①先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再把它們的和合起來;②把256 分成200、50 和6,再算347+200+50+6;③把347 分成300、40 和7,再算256+300+40+7。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學生自己解決了三位數加法的計算方法。
所以,凡是通過學習小組能解決的問題,就放手讓他們自己解決,這樣學生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
(二)在教學難點時組織小組合作。對于學習的難點,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親身經歷問題的解決過程,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真正理解。
例如,在教學有余數除法時,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有一天,媽媽買來一些糖,想分給到家里來做客的小朋友們。她想分給每個人3 塊,能分給幾個人呢?結果會怎么樣呢?她想考考做客的小朋友,如果讓你分,你會嗎?看看你能有什么新發現。(然后我讓學生采取小組合作的形式,每個小組都準備了一些糖,但各個小組的糖果數量均不相同。)學生的積極性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馬上進入了狀態,興致勃勃地按要求分起來。接著全班一起討論分配的結果。在這個分糖的情境中,學生通過自己親自動手分配,研究分得的結果,于是自然地從感性上明白了"余數一定要小于除數"的道理。
(三)在探究多種答案時組織小組合作。每一個學生身上都潛藏著極大的智慧和才能,在教學時,能放手就得放手,要讓學生有施展才華的機會。有些數學問題單靠一個人往往很難回答全面,這時如果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成,讓組內的每個成員相互討論、補充、啟發,可促進學生解題思路的快速生成。
選擇恰當的內容是合作學習中成功的關鍵。但再好的內容,沒有正確的指導,也達不到最好的學習效果。因此合作時要訓練和指導學生如何傾聽別人的意見,怎樣大膽地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如何把別人的意見歸納起來,怎樣在別人意見的啟發下完善和發展自己的觀點并能地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從而,雙方達成有效的合作。
為了激發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興趣,發揮其合作功能,教師要對小組合作的活動情況進行積極地評價,小組與小組之間要評、比、賽,哪一組最有創新,哪一組最守紀律,哪一組最團結等。對小組中成員的表現也要進行分階段的評價,主要從參與是否積極,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認真負責等方面進行,尤其要關注那些在學習上有一定困難,對他們的絲毫進步都要給予及時的肯定。這樣也給予了學生極大的滿足感,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合作熱情,進而也就成為小組合作成功的催化劑。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為小學數學課堂注入了活力,這種學習方式不僅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而且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訓練了學生的語言,鍛煉了學生學習的能力。作為教師的我們應從實際出發,結合學生特點,需要我們不斷的探索研究,讓我們的小組合作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