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晶
(黑龍江省雞西市第一中學,黑龍江 雞西 158100)
在新課程標準的不斷實施和深入的大背景下,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對相關人才的實際需要,新課程標準在相關人才的培養上有了更高的定位和實際要求。核心素養作為現代教學的重點教學理念,不僅可以有效地將相關教育方正轉化為具體的教學需求,還可以幫助實際教學指明方向,更可以從多個方面來綜合培養學生的多方面能力。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作為語文學習的必備素養,既是語文學習的綜合教學目標,也是語文學科的最終落腳點,它是語文教材在組織方面的重要依據,也是語文課堂的指導性工具和最終培養目標。除此之外,核心素養也注重學生在綜合方面的發展,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往往只注重學生的綜合成績,而不重視學生綜合能力的展現,而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教學,則更加重視學生的綜合發展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成語雖然是高考中在語言和文字綜合運用方面的考點之一,但是由于其所占的分值較少,需要學生的日常積累又比較多,讓許多高中語文教師和學生對于成語教學和學習產生了一種“望而卻步”的心理[1]。這也導致了許多高中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也不愿花更多時間在成語教學上,使得學生對于成語只停留在理解含義的層面,長此以往,會讓學生對于成語的相關學習不夠重視。
許多高中語文教師在實際講解成語時很少會對成語的深刻內涵進行挖掘,也沒有做相關的成語知識拓展,將更多的教學精力放在了高考分值比較大的閱讀理解反面。也有高中語文教師認為成語教學并不重要,在實際教學中并沒有成語的相關資源為學生進行有效的整理和歸納,使得學生對成語文化不夠重視。這樣的原因都會讓學生慢慢對成語學習失去興趣,認為只要掌握高考的相關考點就可以了,不愿意花更多的時間去學習成語的深刻內涵[2]。
我國的成語數量是相當龐大的,對于成語的學習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教師在實際的成語教學中,必須要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來為學生開展長期的教學。高中語文教師可以在實際教學中要求學生每天積累固定的成語,并定期針對學生的積累情況進行考察,以幫助學生形成成語學習和積累的良好學習習慣。除此之外,高中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還要對學生的成語學習方法進行必要的合理引導,幫助學生將大量的成語進行有效的梳理和歸類,進而形成一個成語的知識體系,為學生在日后的學習中打下一個堅實的語言基礎。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會采用教師教、學生學的教學模式,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會讓學生失去對成語學習的興趣,也發揮不出成語教學對學生起到的實際作用[3]。在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高中語文成語教學中,教師應該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并采取適合高中階段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在激發學生對成語學習的學習興趣的同時,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能夠主動去思考成語中的深刻內涵,并將其靈活運用在生活實際中或者作文寫作中。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可以采取為學生組織與成語相關的教學活動的形式,為學生開展諸如看圖猜成語、成語中相關故事的演繹等等的學習活動。
在高中階段的成語教學中,教師要時刻發揮自身對學生的引導作用,在日常教學和講解中,注重成語的使用,為學生創設一個成語的應用氛圍和聽說的環境[4]。在這樣的長期影響下,學生對成語的應用能力會在無形中有所提升,并逐漸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作文寫作中,主動去將成語學以致用。除此之外,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或者為學生批改作業的時候,如果認為在某處加入相關的成語或有更好的效果的時候,一定要及時的提醒學生。這樣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對成語的運用更加準確,也可以從側面提升學生對成語的應用意識,進而實現學生對成語的活學活用能力提高。
結束語:綜上所述,隨著新課程改革和核心素養在教學中的不斷推進,高考在針對學生的成語知識考查方面也由傳統的知識化轉為了能力化,不僅重視學生對于成語的認知能力,也重視學生對于成語的實際應用能力。基于此,高中語文教師應該在實際成語教學中以核心素養為主要導向,將比較常用的成語作為成語教學的重點內容,在幫助學生進行更多成語的積累的同時,有效鍛煉學生對不同成語的實際應用能力,并將成語教學與高中語文的核心素養提升合理的聯系起來,為學生展示成語教學資源對學生的意義和價值,以綜合提升學生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和語文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