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華
(舟山市定海區馬岙街道辦事處綜合安全管理中心,浙江 舟山 316000)
伴隨改革開放的持續深入,小微企業在此浪潮中大量涌現,并且呈現出繁榮的發展場景,但其發展并非一帆風順,在生產過程中存在著許多問題,尤其是安全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會給企業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而且還會阻礙企業的長遠發展。因此,需要積極制定各項措施,強化對小微企業的安全生產監管工作,使之朝向安全化、健康化、可持續化方向發展。另外,還需說明的是,小微企業在日常經營中,主要有如下特點:其一,個人掌握著企業的所有權,其二,在管理上沒有主管部門。因小微企業在整個企業中占有較大比重,且有上述特點,所以積極找尋更合理的安全生產監管策略,有著重大現實意義。本文就此探討如下。
(一)管理者有著較薄弱的安全意識,存在嚴重的僥幸心理。因小微企業的管理者有著普遍較低的文化素質,管理水平并不高,通常是家族制企業,并且大多采取的是家長式管理,因而對企業決策的合理制定及發展,會帶來不利影響;此外,還需強調的是,因對投資回報的過度化追求,使得輕安全、重效益情況普遍存在,而這種情況的長久存在,會使管理者安全意識變得越來越淡薄,員工在安全防范意識上也會變得越來越差,僥幸心理嚴重。
(二)安全生產管理機構不夠健全,各項制度難以落實到位。因小微企業管理者片面化、一味的追求經濟效益,在不注重整體運營的情況下,想盡辦法降低成本,因此,其中的一些企業本該設有安全生產管理機構,但并沒有設置,該配置安全生產管理人員,但并沒有配置,安全生產未能納入到企業的生產經營日程當中,安全檢查、安全會議形同虛設,流于形式;另外,在安全操作規程、安全生產責任制方面,也存在難以落實到位的情況,因而有著比較多的安全生產管理問題。
(三)缺乏安全生產經費投入,久帳情況嚴重。許多小微企業所開展的項目,多為“快、平、短”項目,均力求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回報或產出,也就是比較典型的急功近利心理、從剛開始設計項目時,便對安全設備、設施的配套問題予以忽視,因生產技術較為落后,安全設施陳舊、企業設備老化而難以及時更新,許多機器成本帶“病”生產,因而存在著大量安全隱患;尤其是那些生產不正常的小微企業,因效益不佳,使得此情況更為嚴重,難以從根本上保障企業的安全生產。
(一)強化安全知識培訓工作,提高員工安全生產認知
以各項法律、法規的認真貫徹落實為主線,在小微企業中認真開展安全生產法律、知識的學習,強化對企業主要責任人,尤其是法人代表的各項安全培訓工作,使其對安全生產的重要性有一清晰、準確認知,增強其責任意識與法制觀念,自覺投入到安全生產的工作當中。此外,嚴格執行并落實企業經營者與全體員工培上崗制度,全員持證上崗(包括企業法人代表)。還需要強調的是,企業所有員工均須要進行“三級”培訓,且只有經考核合格后,方能允許其上崗。借助嚴格化、定期性的崗位培訓,使企業全體人員的安全意識均得到切實提升,并達到強化企業經營者管理水平的目的,從根本上將安全隱患給消除掉。
(二)強化部門監管工作,對企業行為依法規范
針對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而言(如總工會、勞動和社會保障、應急、工商及衛生等部門),應根據自身職責,統籌執法,聯合執法,做到齊抓共管。對于企業的各個環節(比如職業衛生安全、勞動用工、產業準入、工傷保險等),均需要強化監管與審批力度,對小微企業應自市場準入到企業生產經營的內部管理,強化監督,尤其是那些高危行業(比如生產危險化學品的企業等),應前移安全監管關口,并下移重心,做到對小微企業安全生產的各環節都能夠監察、監督到位,依法推動小微企業各項生產經營行為的規范化。
(三)對監管方法進行不斷創新,提高監管效果
伴隨市場經濟的日漸成熟,小微企業不管是在企業類別上,還是在生產經營種類上,均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除此之外,其外部環境、生產經營理念也有了明顯變化。面對新環境、新形勢下的小微企業的安全生產監管工作,對不同規模、不同類型的企業,創新與之相匹配的監管方法,且將其劃歸到制度層面,使相關監管工作能夠有計劃、有秩序、有組織的開展,在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不造成影響的前提下,促使安全生產監管工作變得更加有序與高效,且更具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四)加大執法監察力度,對小微企業安全生產違法行為給予堅決查處
近年,小微企業安全生產事故頻發,尤其是那些小冶煉、小石場、小化工廠等,有著更多的安全隱患,更易發生生產安全事故;對此,應對其進行重點及不定時、嚴格化排查整治,徹底消除安全隱患;另外,還可加大對小微企業安全生產責任主體的追究,嚴格監管,對于那些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且經過多次整改仍然難以實現安全生產的小微企業,需堅決關閉;針對那些事故頻發的小微企業,應依法追究相關責任人的法律責任,查出其在安全生產中的違規甚至違法行為,真正做到依法監管。
綜上所述,小微經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構成與支撐,在推動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應加大對小微企業的監督、監管工作,幫助其找出生產中所存在的問題與隱患,制定各項可行措施,幫助、引導其解決,使之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浪潮當中,獲得更加穩健、長遠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