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映梅 何愛玲
(紅河學院,云南 蒙自 661100)
專業認同的研究在國內方興未艾。為了更好地指導相關研究的開展,本文對專業認同研究涉及到的三個核心概念和理論內涵進行闡釋和梳理。
國內的心理學研究者對 Identity 一詞做了不同的翻譯,有的譯為“認同”,也有學者把它譯作更具學術意味的“同一性”,雖然表述不同,但含義和所指相同。Erikson(1968)認為,認同不僅僅是內在的自我同一,有時候為了建立或保持這種同一性,個體需要與外在的社會語境妥協或溝通后達成,它被認為個體是與外在的社會保持一致的,這種個體內在和外在達成統一的心理基礎是個體追求自己與外在施加影響的力量保持一致。這種同一性是指個體與生俱來的性格中無意識的一面與在成長中逐漸構建起的有意識的一面的統一和連貫性。這些不同的界定實際上都包含著一個共同的核心概念:認同并非是個體固有的特質,而是一個關聯現象。認同發展過程往往發生在主體交互場域(主體間),并帶有明顯的連續性,這個過程不僅是個體發出的“我現在是誰”自我拷問和認識,也是個體在特定情境下對自己的重新認識。我國多個學科領域對認同有不同的理論內涵闡釋:李素華(2005)認為認同包含兩個方面的意義,一是認為跟自己一致和相同而感到親切、贊同、認可和承認;二是有意識地以被自己認可的對象來要求自己,并把認可對象的言行視為自己的行事準則。這種闡釋認為認同的過程就是個體與他人發生關聯和互動的過程。心理學界的界定大致有這幾種:認同是一種情感、態度乃至認識的移入過程;認同是社會化過程中個人對他人的整個人格發生全面、持久的模仿學習;認同是一種防御機制,受某種動機的驅使個體有選擇性地模仿他人某些特定的行為;認同就是把自己尊重和親近的人視為人生的楷模,從言行舉止方面模仿并內投自身的過程。
艾里克森提出的自我同一性理論強調個體對自己是同一個實體存在的主觀意識和感受,對自我身份的自覺意識,個體不管在過去、現在還是將來的時空中都保持著對自己性格統一性的追求。個體對自身同一性和獨特性的認識和接納,在空間和時間上明確“我”是“我”而非他人,具有強烈的主觀性,它是個體對自己的自我特征的描述和自我觀照。本科生處于自我同一性的發展期,他們可以通過對專業的認識,把專業與自我進行反復檢驗,在檢驗中意識和認識可能會改變,態度和行為也會相應的改變,所以本科生如果能夠得到良性的刺激和引導,會朝有益的方向轉變并自主發展。
社會認同作為社會心理學理論首先是由 Taifel(1978)提出來的,這個理論認為“人們趨向于把自己歸為某個特定的群體,同時能認識到這個群體給他帶來的獨特價值和情感”,這里的某個群體指的是按某種特征區分的人群。這種群體的歸類不僅在個體身上留下他們獨特的標志,也使個體在外部世界中找到自己的歸屬和位置。人們在區別于外群體時往往對內群體給予更高的評價,并弱化群體內的差異,夸大與外群體的差別。這種對內外的積極、堅定的情感傾向,并根據這種專業情感選擇從事的專業,在專業工作進程中能夠加強對專業的認可程度,能夠在工作中產生自我滿足感和社會價值感,而且樂于接受本專業的統一規范并身體力行遵循職業要求,強烈希望能夠繼續從事本專業并把它作為未來專業發展的方向和目標。
職業認同一直到現在都沒有被給出一個確切的定義,在不同的研究領域中“職業認同”的闡釋不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職業興趣、人生目標和生活價值觀以及處事的風格,也有職業變化或崗位變動的人生變化,但個體總是在努力尋求適合自己的職業。于慧(2006)把職業認同認為是個體對所從事的職業的情感上的緊密聯系。教師職業認同受到個人的自我觀念和自我意向的影響,并對個人的教育教學方式,教師專業成長的方式產生影響,也影響到個人面對專業變化時的態度。筆者認為,職業認同是一種職業狀態,同時也是一個職業過程,這個過程以個體滿足個人的職業意愿和志趣所在為主要驅動,通過與社會、組織(群體)和他人的互動(親近的,趨同的)而逐步構建的個人與社會的結合。職業認同既包含認知心理的過程,也包含社會互動的過程。個體在與他人互動交流中仍然反觀自己的內心,經常詰問自己“我是誰”而且“我想成為誰”。應該說職業認同是建立在個人和職業的雙重基礎上。
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要求明確個人的社會分工和工種的專業化,這樣既能滿足個人發展的微觀利益,又能滿足社會整體發展的宏觀利益。一個人的專業將成為他立足社會的身份標識,能夠為他的生存發展提供知識技能上的保障,這種專業的劃分和身份歸屬既能明確個體的社會群體分類,又能維持個體生存的尊嚴。
國外學者國外學者 Henning(2001)認為專業認同是個體希望自己與現實外在的專業保持一致的一種心理狀態,是個體的一種主觀感受,他們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遵循一定的心理軌跡和結構并處于持續發展中。安芹,賈曉明(2006)描述專業認同是個體認為自己有能力和潛力做好承擔的專業工作,并始終認為自身專業工作能夠給社會帶來效益和價值。專業認同的主線是:對某一專業產生堅定的情感傾向,并根據這種專業情感選擇從事的專業,在專業工作進程中能夠加強對專業的認可程度,能夠在工作中產生自我滿足感和社會價值感,而且樂于接受本專業的統一規范并身體力行遵循職業要求,強烈希望能夠繼續從事本專業并把它作為未來專業發展的方向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