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力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在高等教育階段進行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有利于教育學生形成正確三觀,具有重大意義。高校教學中所有教師都要承擔育人的責任,所有課程都要具有育人的功能,專業課作為高等教育中教育教學的重要一部分,需要引入思政元素以達到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課堂中的效果,但是專業課畢竟不是思政課,不能十分生硬的將思政內容強加入教學內容中,如何將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課堂,使得學生對其內容感興趣的同時,又不偏離專業課內容的本質,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是本文思考和研究的主要內容。本文以機器人工程導論課程為例,探討專業課程中的“課程思政”教學內容的創新研究問題。
機器人工程導論課程是機器人工程專業的專業基礎課,是一門專業導航性課程。本課程主要介紹機器人基本概念與分類、古代機器人、工業機器人、軍事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娛樂機器人、教育機器人、醫療機器人、仿生機器人、農業機器人等,為后續電機與電氣控制技術、機械學基礎、工業機器人設計與應用、機器人傳感器技術、機器視覺基礎、機器人運動控制技術、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等課程學習打下基礎。本課程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教學內容淺顯易懂、知識點涉及領域廣泛,學生學習興趣較高,比較適合開展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
制造業是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基石,機器人技術在先進制造業產業變革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可以將《中國制造 2025》等機器人工程相關的國家戰略規劃滲透到機器人工程導論課堂中,將能有效提高學生對國家戰略的理解,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家國情懷。
講授工業機器人知識點時,融入工業機器人產業應用案例,汽車制造和3C制造行業數字化工廠設計與運營案例,有機融合理想信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優秀文化、職業素養等相關的教育內容。讓學生們對突破機器人領域卡脖子問題有清醒的認識和責任意識,引導學生關注機器人減速器、伺服電機驅動器、機器人控制器等關鍵零部件等技術瓶頸問題。側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做好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學生立志成為什么樣的人。
學校育人理念凝練為“大愛、責任、合力、榮譽、堅韌”的華德精神,結合時事探討機器人技術可以為疫情防控做什么貢獻,送餐機器人、安檢測體溫機器人、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機器人,引導學生體會醫生、護士、軍人的“大愛”品格,感受全國上下團結同心抗疫的“合力”;講解機器人控制技術、機器人檢測技術教學內容時,分享錢學森的事跡和“兩彈一星”精神,引導學生感受科學家堅守的“責任”和“堅韌”品格;分享大學生參加國內外機器人專業競賽獲獎經歷,引導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感受“榮譽”的力量。
機器人工程導論課程開展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以來,教學內容更具有學校特色,案例也更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激發了學生學習積極性,課上強化了互動效果,課后強調了工程應用,起到了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和專業知識教學相融合的作用,取得了 很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