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根香
(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區解放路學校,江西 南昌 330029)
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的語言學科,主觀性與開放性都相對較強,同時語文學科的學習對學生的日常生活和未來個人發展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小學階段的教學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重視。作業作為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環節,作業布置一方面可以方便檢查學生對于課堂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而可以有針對性地查漏補缺。另一方面對學生來說,可以鞏固和強化所學的知識,為學習新知識奠定基礎。
現階段的語文教學作業存在兩個最大的問題,一是作業形式單一、乏味,幾乎是以做題和抄寫教材中的知識為主,二是作業量太大,每門學科在學習的過程中都有相應的作業,再加上大量語文作業的出現進一步增加了學生們的學習壓力,然而繁重的作業讓孩子們怨聲載道,小學生為了能夠完成作業經常寫到深夜,白天上課便開始犯困,這不僅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健康發展還影響了學習效果;有的學生為了完成作業,開始亂寫,完全沒有好好的審題,甚至答非所問,長久下來逐漸地養成了不好的學習習慣,這些不好的習慣,一旦形成,將會對孩子的一生造成不可挽回的影響。單一死板的作業形式,繁重的作業任務阻礙了孩子們的興趣培養以及欲望的激發。為此,教師們必須積極的結合小學生們的實際學習情況,根據他們的學習狀態合理布置作業,設計能引起他們學習興趣的作業,進而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能夠更加積極、更加主動的展開語文學習,進而不斷地提高自身的語文學習成績。
1.語文作業要適量
單純追求作業數量與作業布置設計的真正教育相悖,故而教師要摒棄過往過于在意追求學生成績的錯誤理念,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較有層次地逐漸提升綜合語文素養。作業設計要精煉,每一次作業布置要盡可能簡潔精煉,讓學生不做重復題,切忌拿來主義、題海戰術,避免讓學生在作業之初就產生厭煩情緒。
2.語文作業要有開放性
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的學科,開放性強是語文顯著的特點之一,在語文作業設計時,應將語文學科的知識技能與教育實踐相結合,使課內和課外的教育資源相融合,老師在設計語文作業時,不僅要結合教材上的內容,還要做到與社會息息相關,此外,老師還應充分理解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并根據學生的不同差異設計出不同層次的語文作業,供學生選擇,使語文作業不但開放,且豐富靈活。
在布置作業的過程中,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意識,堅持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這一正確的觀念,實現對小學語文作業布置的有效性。教師要站到學生學習引導者和幫助者的角色中,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作業環境,使學生能夠在作業過程中享受到學習的樂趣,讓學生真正喜歡上語文,從而發揮作業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為此,教師一方面要確保作業的設計與實施能夠符合學生的認知,讓學生能夠真正學明白知識,而不是死記硬背。另一方面教師要保證作業設計與課堂教學內容之間的關聯性,使作業能夠發揮出鞏固課堂知識學習效果的作用。
在新課程理念下,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應深入了解學生的特點,發現同一年級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還要發現不同年級學生的差別,找出學生間的共性與個性,找準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他們建立多層次、梯度性強的作業設計框架,設計適合于不同層次,不同水平學生的作業。讓每個學生在適合自己的作業中取得發展。為此,教師在作業設計時應掌握不同學生水平的差異,分層設計,既要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又要考慮到作業量、完成作業的時間等。因此,教師必須深入研究每個學生的特點,如學生的智力因素、學習習慣、學習基礎、生活視野等因素,分層設計,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使全體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作業在原有基礎上都學有所得。注意作業設計的層次性是提高語文教學的重要一環,每節課都有各自的重難點,根據學生的差異性,通過設計有層次、有梯度的作業,使學生的發展也層層推進,分層提高,讓優等生能吃飽,中等生夠得著,后進生消化得了,使全體學生各取所需,各有所獲。
小學生作業批改要尊重學生的是獨特的人的原則,符合“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不能以優差的等級來評判一個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請綜合考慮學生情況,重視學生發展的過程。這個過程包括了學生的學習目標、學習態度、課堂表現、作業質量、行為習慣等。換言之,對于學生的評價,我們更看重對學習過程的評價,而非作業的評價。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業的設置是不可或缺的,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必須要認清作業對于學生學習和能力發展的影響,對于自身教學的影響,轉變意識和觀念,優化小學語文作業設置。教師要通過合理的設計和有效的實施,讓小學語文作業能夠真正地發揮教學作用,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從作業當中有所收獲,實現對課堂學習內容的把握,和對語文的學習興趣,逐漸提升語文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