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秀
(重慶市豐都縣融智學校,重慶 豐都 408200)
所謂一體化教學就是將兩個并不相同但又有著千絲萬縷聯系的教學環節共同開展,可以看作是理論與實踐的融合,與傳統教學模式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對比兩個時期的教學模式可以看到,一體化教學模式更強調不同教學環節間的相輔相成作用,在提高教學效率的同時對學生后續的深入學習也會產生積極的影響。筆者從實際情況出發研究了具體應用閱讀與寫作一體化模式的價值與策略,下文將會詳細闡述。
筆者對所處區域范圍內小學語文的教學工作進行走訪調查發現,存在數量不少的教師在開展新課文的閱讀教學時,是以學生多次通讀全文為基礎開展教學。這種教學方式最直觀的價值就是提升學生的語文成績但提升有限,而且很容易磨滅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興趣。教師在要求學生多次通讀全文的同時并沒有引導學生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所以在閱讀期間學生的思維狀態并不活躍,后續的教學也很難實現學生閱讀水平的根本提升。而通過閱讀與寫作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應用實踐發現,這種教學模式的應用能夠實現對學生學科興趣的激發,為學生營造出更有價值的學習氛圍。不僅如此,學生通過寫作練習將閱讀過程中學習到的內容實踐應用,知識的記憶強度將會不斷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與表達能力也會出現良好的成長。
寫作能力可以看作是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部分,寫作能力的提升對于學生更好的表達內心想法有著重要的意義。課文與閱讀素材能夠為學生提供大量的高質量寫作素材,學生通過閱讀也能夠看到、學到很多寫作技巧。如果能夠將這些素材和技巧應用在寫作當中,學生的寫作水平將會出現長足的進步。利用閱讀與寫作一體化教學,強調了閱讀與寫作的聯系,將學習的過程與實踐聯系到了一起。從學生的角度來看,能夠用更短的時間掌握更多的知識與技巧,即完成了閱讀訓練也實現了寫作水平的有效提升,可謂是一舉兩得。
閱讀素材也是他人的寫作成果,所以閱讀材料本身也能夠給寫作提供大量的優質素材。小學語文的日常教學當中,閱讀與寫作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實施首先要注重學生學科興趣的培養與維護,然后再借助日常閱讀訓練培養學生積累素材的良好習慣。作為語言類學科,素材的積累是學生語言能力與表達能力提升的重要基礎,很多小學生在寫作訓練中都表現出了無話可說的問題,這就是缺少積累最直觀的表現。鑒于此,教師可以在初期閱讀教學時,引導學生養成積累素材的良好習慣,并通過仿寫、續寫等形式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寫作技巧,積累與模仿的過程降低了學生直接開展寫作練習的難度,有助于降低學生對寫作本身的抵觸感。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年級上冊教材中《花的學校》一文教學為例,在經過基礎的閱讀步驟之后教師應當增加學生自由表述想法的環節,之后教師通過講解讓學生理解課文中的詞句為什么美,美在哪里,當學生對此有正確的認識之后教師要求學生將優美的詞句、表達方式記錄下來并在課后不斷記憶。完成教學后,教師可以選擇適當的時間要求學生對閱讀內容進行仿寫或總結,學生在課堂上掌握的寫作技巧和表達方式將在記憶還未消退的時間內得到有效的練習。
閱讀價值除了素材的積累之外,還能夠幫助學生見識到更多的寫作技巧。閱讀與寫作一體化教學就是要引導學生在認識寫作技巧之后,自主進行實踐練習。教師應當在閱讀階段引導學生關注閱讀材料中的寫作技巧,并在后續的寫作練習中加以應用。將閱讀與寫作環節聯合起來,能夠讓學生在短時間內重復實踐自己所學內容,強化記憶的同時也能有效增長學生的應用能力,為學生后續的深入學習打好基礎。
總而言之,閱讀與寫作一體化的教學方式對小學語文教學工作有著積極的意義,這種教學模式也能夠更好地發揮出閱讀的價值促進學生的成長。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過程中依舊要堅持貫徹“人文化”理念,關注學生的想法與體驗,針對學生的差異選擇合適的教學手段。因材施教才能夠更全面地發揮出閱讀與寫作訓練一體化的價值,打造效率更高更有效的小學語文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