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偉樸
(重慶市上橋中學校,重慶 400037)
英語是初中教育階段中的重難點學科,這門學科的學習難度偏高,很多學生感覺困難重重。一些學習基礎相對較差的學生對英語學習存在天然的畏難情緒,這一點導致教師面臨著較重的教學壓力。為了盡量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初中英語教師開始以閱讀教學為著眼點,通過簡單的閱讀指導來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讓學生在教師循序漸進的指導下,逐步掌握適合自己的英語閱讀技巧。樹立良好的英語思維,主動地將英語作為個人的第二語言,實現自身學習能力及水平的穩定提升。
結合英語新課程標準分析可以看出,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是該階段教育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在信息時代背景之下,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有效閱讀和廣泛閱讀,了解核心素養培養對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新要求。不可否認,在中考英語中閱讀理解所占有的比重較高,在人類社會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公眾對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對此,教師需要根據新教材的改進策略以及具體變動,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主動推進英語教學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更好地實現對癥下藥。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無視核心素養與英語閱讀教學板塊之間的緊密聯系,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首先,教師沒有著眼于學生的求知欲,針對性的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及閱讀水平。所設計的閱讀教學模式及板塊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去甚遠,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動性,極少有學生能夠主動了解中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進而在綜合對比及分析中掌握適合自己的英語閱讀策略。其次,教師忽略了詞匯教學的有效分析,難以為學生的自主閱讀打下扎實的基礎。學生在自主閱讀時,經常出現思維偏差以及誤區,個人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大打折扣。最后,教師沒有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給予學生恰當可行的指引。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直接被教師所無視,因此,對閱讀學習存在許多的抵觸感,整體的英語閱讀質量和效率大打折扣。
為了避免上文中所存在的各類不足,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改革的過程中,英語教師需要結合核心素養的培養成效,積極調整教育教學思路。著眼于學生的英語閱讀質量及水準,在指導和鼓舞學生的過程中進一步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確保學生能夠獲得更多的收獲及成長。
學生的求知欲與個人的興趣相輔相成,這兩者是學生自主閱讀的重要動機。教師需要鼓勵學生合理利用已有的課本資源,在此前提上主動閱讀、自主分析。新課標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認知結構以及年齡特征提出了明確的閱讀要求,教師需要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閱讀量,提升學生的閱讀素質和閱讀速度,確保學生能夠在自主閱讀的同時養成良好的閱讀行為習慣。為了激發學生的閱讀動機,培養學生良好的求知欲,教師還需要廣泛搜集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貼近并且具有一定時代特點的閱讀材料。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主動的調整及分析,鼓勵學生分析其中的文化差異,積極了解與文化、運動、飲食以及醫院、交通等各個行業領域知識相關的內容。這些材料對擴展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學習經驗都有非常關鍵的影響。
詞匯教學是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基礎功,只有確保學生積累豐富的詞匯量,才能夠實現順暢的閱讀,進而逐步養成良好的閱讀行為習慣。為了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教師需要關注詞匯學習的有效創新及改革,幫助學生打下扎實的閱讀基礎。新課改之后的英語教學產生了明顯的變動,英語教師需要重新調整教育教學思路,將詞匯教學劃分為不同的等級,注重對高頻詞匯的分析及研究。明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要求,讓學生留下深刻的記憶。詞匯學習比較枯燥及乏味,教師需要注重趣味化元素的分析及研究,激發學生的興趣,明確學生在語境分析中的真實情況,設置不同的語言學習環境。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鼓勵學生自主發揮,確保學生產生更多的熟悉感和求知欲,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為了真正體現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促進學生的層次化成長及發展。教師需要堅持學生的中心地位,以以人為本為依據,積極開展英語閱讀教學活動,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學生的知識獲取以及信息輸入最為關鍵,教師需要立足于學生的文化學習情況,發展學生的閱讀技能,確保學生掌握適合自己的閱讀策略,只有這樣才能夠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和繼續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學生是英語教育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每一個學生都具有自己鮮明的性格以及個性化發展要求,存在明顯的差異。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情感態度、性格特點、英語水平和學習方式。通過對學生學習環境的分析及研究,了解學生在學習能力和英語水平上的差異,主動選擇與之對應的閱讀材料。其中閱讀材料難易程度的控制非常重要,教師需要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水平以及閱讀興趣,選擇相應的閱讀文本,鼓勵學生自由發揮,大膽創新。只有這樣才能夠進一步體現學生的學習能動性,確保學生能夠意識到自己的主體地位,真正實現自主實踐和大膽創新,掌握適合自己的閱讀技巧和閱讀要求。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將這一教學板塊與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工作融為一體。了解學生的閱讀興趣,分析學生在英語閱讀中的真實情況,積極加強不同閱讀教學環節之間的聯系,確保對癥下藥。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產生更多的能動性,實現自身學習能力及水平的綜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