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杏紅
(河北省定州市晏陽初中學,河北 定州 073000)
新課程標準倡導學生才是課堂學習主體,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將課堂還給學生,以學生為本,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充分發揮自身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討論式教學法,它以學生為中心,以話題或問題為引導,以討論為形式,通過交流互動、思考探究、合作研討,促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提升能力,符合新課程標準要求,突顯了學生主體性,強調教師的主導性。因此,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課堂討論法,結合實際情況,巧妙地加以運用,從而打造高效靈動課堂,促進課堂上的交流互動、智慧碰撞,提高教學有效性。
討論教學法,強調以話題或問題為引導,這就要求教師在實施討論教學法時,要注意話題的精心設計,要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學情,設計學生感興趣的、富有啟發性、探究意義的話題,或貼近學生生活的社會熱點問題或符合學生最佳發展區、涉及教學重難點的討論題,喚起學生的討論欲望,激發學生討論動機,啟發學生積極思維,運用所學知識展開討論交流,調動學生參與討論熱情和積極性。因此,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巧設討論話題,激起學生思維碰撞,引導學生深入探索歷史知識,在體驗探究、智慧凝聚中發掘知識本質,促進能力的提升。比如,教學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3第一單元第2課《“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時,其教學難點是對新儒學思想主張的理解及其對后世的影響,為了加深學生知識理解和把握,筆者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合教材內容,合作討論:董仲舒新儒學思想有哪些積極可取,哪些消極影響,如何揚棄?漢武帝既然“獨尊儒術”,為什么在他政治思想中又雜糅了一些其他學派思想?有人認為:就實質而言,“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與秦朝“焚書坑儒”是相同的,對此你認為上述觀點是否有道理,請說明理由。這樣,不僅誘導了學生的思維,調動了學生討論積極性,而且幫助學生把握了知識重難點,明確了學習目標。
一個好的討論內容離不開好的討論形式,靈活多樣的討論形式往往更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在討論教學法中,討論形式多種多樣,不拘一格,如同桌討論、小組討論、全班討論、泛談式討論、辯論式討論、采訪式討論等形式,在討論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實際情況,選擇恰當地討論形式,巧妙地引導學生討論,點然學生思維之花,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當然,有時為了增強討論效果,教師還可以通過靈活采用多樣的討論形式,保持學生的討論熱情,讓學生更積極主動的參與討論活動,在思維碰撞中深化認知。如,辯論式分組討論:教師可以根據課堂上形成的不同觀點,將學生進行分組,各小組成員進行小組討論,形成共同意識,之后再引導學生開展課堂辯論,各抒己見,互相學習,在辯論中主動獲取知識、提高能力。這樣在整個過程中,不僅激揚了學生的個性,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升華,而且激活了課堂氛圍,學生積極投入,熱情高漲,同時也給學生營造了意猶未盡的感覺。雙方在唇槍舌劍與思維交鋒中既深化鞏固了所學知識,拓寬了學生的知識視野,又激活了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深刻性,同時還提高了學生史料搜集整理能力、思辯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課堂是一個動態的生成過程,有著一定的不可預測性,隨時都會有新情況、新思維、新問題出現,因此,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實施討論教學法時,教師需注意觀察課堂討論動態,加強過程調控,適機引導啟發,讓學生沿著正確的方向思考探究,從而確保討論的有序有效,提高討論效果。首先,要注意規范討論行為。教師要認真觀察和了解學生的討論情況,當學生討論與話題相脫節時,教師要靈活巧妙地將學生拉回中心話題,以保證討論的方向性與效率性,避免討論流于表面形式;當學生討論陷入沉默狀態時,教師不應急于打破沉默,而應在了解原因的基礎上對癥下藥。當學生爭論不休時,教師不應直接喊停,而應有技巧性地加以制止,以確保討論的順利進行。其次,提供有效幫助和指導。在討論過程中,學生會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此時,教師應給予學生及時有效的指導、點撥和補充,幫助學生排除障礙,解決問題,調動學生討論主動性和積極性。最后,善于捕捉學生閃光點。課堂討論的過程是學生思維碰撞的過程,時常會迸發出思維火花和智慧之光。在課堂討論中,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智慧的火花,尊重學生獨特的感悟和體驗,對學生獨到的見解和創意要及時予以鼓勵和表揚,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總之,在課堂討論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巧設話題,誘導啟發,激發學生討論動機,豐富形式,靈活運用,提高學生討論熱情,把握動態,適機引導,確保討論有序有效,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