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小濤
(江西省上饒市廣豐區洋口鎮中心小學,江西 上饒 334604)
英語是國際上認證的通用型語言,如今我國與世界各國之間的聯系逐漸增多,為了培養出符合社會要求的高水平、高素質人才,小學教學必須重視英語學科教學工作,認識到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開展多媒體教學的重要性。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實施小學英語多媒體教學的必要性,其次研究了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方法,旨在為小學英語教師教學提供參考。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有諸多優勢。其一,多媒體可以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情境,通過音頻、視頻、圖像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將枯燥的英語知識形象化、趣味化,有助于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英語的習慣,使學生自主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其二,多媒體技術可以將復雜的知識簡易化,它可以將書本的知識轉化為生動形象的圖像視頻,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英語語法是抽象乏味的,借助多媒體可以將語法知識變成易于學生理解的知識。其三,多媒體可以拓寬師生交流的渠道,通過網絡可以實現師生無縫溝通,例如,學生可以通過微信、論壇等多種媒介隨時與教師交流,教師也可以通過網絡共享學習資料,學生可以通過教師共享的資源隨時隨地學習英語。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是教育發展的印證,也是提升英語教學效率的重要措施。
要符合教學目的,重在直觀易懂。教具的使用就是為了節省不必要的解釋,給學生一個深刻的印象。能用實物的盡量用物,不能用的用圖片也行。但實物的運用應保證是科學的,正確的。如講到帽子時則應告知學生:hat通常是有邊的,而cap通常是指鴨舌帽,并出示兩種實物讓學生辨認,留下準確深刻的印象,不能混為一談。
英語課堂用語對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來說有個熟悉和適應的過程。教師可制作一些提示卡片幫助學生理解。句型教學中的問答操練非常頻繁,但在低年級英語課上課時,想組織學生進行對話,有時教師說了幾遍‘Ask and answer’,學生還是反應不過來。這時,教師可借助卡片進行適時提醒,便可免去中文解釋的麻煩,營造更加濃郁的英語課堂氛圍,便捷而實用。
在導入新的交際用語時,許多教師都會注意創設一些情景,但有些情景是無病呻吟。如在一年級下冊Unit 1 Let’s count中,教師為了教學How many?這一句型,設計了一個shopping list,課件中整齊地排列著六只香蕉,一年級的學生一眼就能看出幾只,根本不需要全體一起認真地數再得出結論。如果教師稍稍改變一下,將一些香蕉裝在袋子里,而旁邊有七只小猴子,每個一只夠嗎?學生就會有興趣地數起來,進而提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率。
英語的學習與操練在于一個信息差,存在信息差,學生才有興趣。如在教學How many?時,一般的教師是逐個呈現實物,學生一個個數數。如果利用多張紙片,剪成各種形狀,讓學生猜一猜,再展示出來數一數,學生的興趣就上來了。多媒體課件集圖形、聲音、動畫、文字等多種信息功能于一體,能有效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化抽象為具體,調動學生的直觀視覺功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而,多媒體僅是為英語教學服務的手段之一,使用不當會適得其反。如上述課例中,課件在文本呈現時大顯神威,學生興趣濃厚,并借助多媒體課件較好地從整體上把握了對話文本,獲取了文本的主要信息。值得反思的是,利用該課件完成練習時為何慘遭失敗,細細分析。從語言技能的角度看,它側重于對學生聽力的培養。然而在多媒體強大的吸引力下,學生舍棄了聽,聚集了看,五彩的畫面最終成了干擾學生學習的“罪魁禍首”。其實,這里教師可利用傳統教具錄音來幫助學生完成該項練習。錄音語言地道,發音清晰,雖少一份“花哨”,卻多一份“實在”,能將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調動到“聽”上來。由此可見,多媒體課件并非是“多多益善”,教師要依據需要“合理運用”,讓它成為英語學習的有效工具。
對于一些沒有現成圖片和實物教具的情況,教師可以動手制作。教師可以選擇紙質較厚、耐磨的硬紙板做材料,自己動手繪制圖片。這些圖片不能用鉛筆來繪制。畫的圖片不要求有多好看,但必須簡單、明了,注意比例。圖片不能太小,要讓每個人都能看得見、看明白,另外還有注意,避免在卡片上寫字,因為相同的卡片教師可以用來教不同的單詞。比如說一條奔跑的狗的圖片,教師可以教dog,run,running,fast等單詞。讓學生對所學的內容有興趣,提高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總之,教師的任務是從教學出發,從學生出發,更好地去運用多媒體,為教學服務。
總而言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的質量。為了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效率,小學英語教師應該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促進英語教學效果的提升。小學英語教師需要豐富英語多媒體課件的內容,合理把握多媒體技術應用的“度”,實現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的有機結合。同時利用多媒體技術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強化英語語法教學,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從而有效提高小學英語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