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本剛
(山東省寧陽縣中京實驗學校,山東 寧陽 271400)
良好的開端是促使后續步驟順利展開的前提條件,是取得成功的基石,對于小學數量教學來說,同樣也是如此。課堂導入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開始,高質量高效率的課堂導入,能夠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能夠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行充分調動,有助于激發的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助于促使學生保持以高度集中注意力投入進課堂學習之中,從而提升小學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本文主要以小學數學教學為中心,分析課堂有效導入的應用策略。
對于小學生來說,豐富的好奇心是其普遍擁有的一項特點,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可以充分應用這一點。在新課開始時,教師可以充分考慮教學大綱,創建出與學習內容密切相關的一系列問題,以此來誘導學生自發地產生疑問,并逐步展開猜想等,通過問題導入,能夠促使學生思維找到目標,能夠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和探索欲望,從而為小學數學課堂的順利展開打下良好開端[1]。例如,教師在教“年、月、日”這部分內容時,就可以巧用問題導入的教學方式,可以為學生創設出以下問題:今年小紅和小林都是12歲,但是12年來小紅共計過了12個生日,而小林只過了3個生日,同學們知道是因為什么嗎?然后引導學生們展開討論,通過這樣的問題導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調動起學生學習的欲望,然后為學生們出示本節課的課題,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生活是教學事業的來源,教學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生活。課堂導入需要做的不僅僅是考慮課堂上的需求,同時需要加強對學生實際生活的關注程度,需要充分利用學生感興趣的事物,提出與數學教學有關的問題,為學生構建出“生活化”教學環境,從而讓學生能夠切身實際地感受到數學教學的魅力[2]。例如,教師在講“圓”這部分內容時,可以先為學生們展示一幅彩色自行車的掛圖,用白色紙板將車輪擋住,然后問學生們:“這是什么?”“自行車!”“你們想要嗎?”“想。”然后教師將一層白色紙板揭開,學生說:“不要了。”“為什么又不要了?”“因為車輪是方的。”教師再揭開一張白紙,“這樣呢?”“也不要,是橢圓的。”教師將最后一層擋板揭開,一輛圓形車輪的自行車展示在學生們面前,“要!”教師緊接下來提問,為什么自行車輪是圓形的呢?引出本節課。以這樣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事例作為課堂導入,有助于打破傳統數學教學死板、困難的禁錮,有助于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數學教學的魅力。
小學生的世界是天真爛漫的,他們富于幻想,喜好一切新奇的事物,愛聽千奇百怪、有趣的故事,在新課改這一大背景之下,教師可以在小學數學課堂導入中充分引入奇趣故事,為學生創造出良好的、濃厚的教學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情趣,實現寓教于樂的目的,令學生能夠在輕松娛樂的環境中學習全新的數學知識[3]。例如,教師在教“循環小數”這部分內容時,就可以以一個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故事作為開頭:從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老和尚正在講故事,講什么呢?從前有座山……通過這樣的故事能夠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意識到這個故事是怎么講也講不完的,教師需有意識地帶領學生去體驗故事中存在的“循環”,然后進一步引出本節教學的主要內容—循環小數。通過奇趣故事,進行導入教學,可以促使學生以飽滿的精力投身于小學數學教學之中,充分調動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以此來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心理學有具體研究,小學生有著非常強烈的好奇心,當學生遇見矛盾時,會對問題本身產生懸念,而這種懸念恰恰可以促使學生保持一種較為急迫和緊張的心態,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導入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為其設置選懸念,激發起學生的好奇心,從而迫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的去探討答案,促使課堂高效高水平展開。例如,在講解“長方體、正方體”知識點的時候,可以準備一些比較新奇、復合小學生心理的教具,讓學生們根據教具猜一下今天要學習的知識,然后以此為接入點開始下面知識的學習。
綜上所述,隨著素質教育的大力普及,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對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進行革新成為當下相關教育部門和教育專家探討的重點問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入課堂導入,通過巧設問題、聯系生活、引入故事、設置懸念……等種種方式,讓學生們能夠更近距離地去接觸數學,去領悟數學這門學科存在的獨一無二的魅力,在推動新課改高效有力發展的同時,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促使學生全方位發展,為我國教育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盡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