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穎
(重慶市輕工業學校,重慶 400700)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不斷加強,我國教育事業獲得良好的發展,在中職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備受矚目。心靈是一片肥沃的土地,種下一棵健康的種子,它就會成為參天大樹。心理健康是指人們在適應環境過程中的心理體驗與行為模式的狀態和水平。
在班主任開展班級管理過程中要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從而構建良好的班級氛圍。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加強學生的心理教育引導,挖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懂的愛護同學,團隊合作,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可以組織活動,將學生進行分組,培養學生間的合作意識,并觀察學生分組合作的表現。同時,中職班主任要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變化,依據思想變化給予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學生間出現矛盾,班主任不能輕易批評學生,要了解事情的原因在利用心理教育知識引導學生,讓學生發現自身的不足,從而使學生心理健康成長。
首先,在學科教學目標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對一堂課的教學有著重要的引導作用。教師在設計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等主要目標時,不能忘記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的設計。不管是語文學科的古詩、散文中蘊含的豐富情感和美好品質,數學學科中隱藏的科學精神,還是音樂、美術等學科的人文熏陶,都具有很多心理健康教育素材。中職教師需要做的就是挖掘這些潛在的教育素材,結合班級學情,通過類比、舉例等方式將這些素材與學生們目前的心理健康狀況結合,有針對性地設計心理健康教育目標。
首先,優化課堂環境,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我們必須努力使課堂教學都有教育意義,二是引導班級民意。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例如班級主題會議,對可能忽視的心理問題進行疏導,激發學生的士氣,激發他們的潛力,并在課堂上掀起學習,追趕,奮斗,超越和領導的熱潮。第三,組織課堂活動。中職學生學習的壓力變得前所未有的巨大,加上來自家庭,老師和自我的期望,同時,他們將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一些學生可能會在如此高的壓力下迷失自我,從而導致不可思議的后果。因此,中職教師應主動開展課堂活動,幫助學生調節情緒,減輕心理壓力,使他們處于更好的學習狀態,這樣的教育才會有效,師生的心靈才會相通。營造和諧的班級集體氛圍,從而為學生發展良好的人格提供了真正的良好環境。
針對中職階段在校學生面對的相對嚴重的學業生活壓力,中職階段班主任教師,應當為學生開展系統有效的抗壓力和抗挫折教學督導,督導學生能夠正視其在參與日常化學習、生活過程中所遭遇的壓力和挫折,以積極且堅強的心理品格,獲取到良好優質的學習成長發展效果。
在日常的學習生活當中,班主任要及時深入的指出中職學生與之前初中學習的不同,以及中職學生所要面臨的社會需要與就業現狀,使他們從自我認知產生自我學習需求,從而積極主動地去進行知識技能的學習與探索,強化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有效配合各科老師,團結同學去共同努力,良好達成學習任務,不斷交流進取,取得更加專業與更加高水平的職業技能。對于學習中所遇到的困難,班主任要深入了解,肯定學生們好的一面,在鼓勵的同時指出問題的癥結之所在,引導幫助他們去自行努力地解決問題,使他們在問題的思考、剖析與解決的過程當中產生自信與能力。在班級班務的管理方面,要外松內緊,該放的就放手讓學生們去做,不足的及時指出調整,培養學生們的自律性與自我調節性,使他們產生端正的自我意識,培養良好的人際關系,使他們在自我不斷的反思與成長當中去收獲更多的自信,產生自律、自強的心理意識,從而更加積極健康的學習進取,有效成才。
具有良好意志品質的人,表現為堅定的信念、勇氣和樂觀、堅強的自制力、毅力和不屈不撓的精神。現在大多數孩子都很富裕、很舒服。盡管有些家庭并不富裕,但他們的父母總是覺得,無論自己多么辛苦,他們都不能忍受孩子的痛苦。他們很節儉,努力滿足孩子們的要求。由于缺乏鍛煉,許多孩子“不分五谷,各方面都不勤奮”。他們不僅實踐能力和自理能力差,而且普遍存在依賴性強、自控能力差、意志薄弱、做事容易半途而廢、缺乏毅力等問題。學校可以組織開展各種實踐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得到鍛煉。通過積極克服活動中的困難,學校可以進行自律、自我教育、鍛煉意志,形成自強不息的心理素質。學校開展公益勞動、軍訓夏令營活動、社會調查活動、春秋運動會都是培養學生的好機會。學生在活動中成長,在活動中成熟。
總而言之,現代中職教育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地位已經逐漸穩固,作為班主任,必須要重視這一方面的鞏固工作。面對問題學生,應盡可能地避免通過低效教育方法來引導,而應當努力探求學生內心真實的想法,找出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的教育策略,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靈活性,切實提高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