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亮
(甘肅省和政縣梁家寺東鄉族學校,甘肅 和政 731200)
問題情境的創設一定要具有啟發性,啟發學生進行思考,從而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問題的難易程度直接影響了是否具有效果,如果提出的問題難度很大,超出了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范圍,那么這種問題的啟發性就無從談起;反之,如果提出的問題過于簡單,學生們根本不用思考就能回答出來,那么這種問題是不具有啟發性的。 因此,問題的創設只有具有一定的啟發性,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分層次地提出,讓學生要努力思考一下才能得到答案,這樣的問題才能啟發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智力,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當中創設的問題不能模棱兩可,容易加深學生的學習難度,而是應當具有一定的直觀性,讓學生清楚地知道這一問題考察的是什么知識點,通過聯系知識點進行綜合分析,從而有效地解決問題。
數學這門學科是一門非常實用的學科,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學問,人們的實際生活與數學知識息息相關。 學習數學可以更好地幫助人們解決生活中遇到的數學問題,因此,初中數學教學應當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多創設一些與生活實際相關的問題,以便讓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生活去解決問題,并且能夠增強學生自覺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學習最好的刺激方法是對學習材料發生興趣。 如果學生對數學學習充滿興趣,那么學生就會積極地進行思考,從而達到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的目的。 初中數學問題情境的創設,應當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所在,將數學問題融于學生感興趣的情境之中,這樣能夠激發學生探求新知的積極性,從而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
在學習“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講一個故事:有個古希臘哲學家泰樂斯旅行到埃及,在個晴朗的日子里,埃及伊系神殿的司祭長陪同他去參觀胡夫金字塔,泰樂斯問司祭長:“有誰知道這金字塔有多高?”司祭長告訴他:“沒有人知道,古書沒有告訴這個,而我們今人所學到的知識使我們不大可能大概判斷這金字塔有多高。”泰樂斯說:“可是這是可以馬上測出來的,我可以根據我的身高測出塔的高度。 ”眾人感到驚訝。 說完,泰樂斯隨即從白長袍下取出一條結繩,在他的助手的幫助下很快測出塔高131 米。 講故事的時候利用多媒體展示情景圖片。 故事講完了,學生都產生疑惑的眼光,興趣很高。接著老師問:“誰能說出他是怎樣測出塔的高度嗎?”學生面面相覷,回答不出,這時教師順勢利導,告訴學生:下面將要學習的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就能幫助你回答這個問題……等學完新課后,師生回過頭來思考泰樂斯是采用什么原理測量金字塔的……這樣一個持續的問題情境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激發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
由于數學知識與人們的生活實際息息相關,提出一些學生實際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能夠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對于生活的重要性。 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應當將數學理論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不僅有助于解決學生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還能增強學生的好奇心,從而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青少年天性愛玩,喜歡做游戲,這與學生的性別、成績都沒有關系。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游戲來創設問題情境,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能夠營造一種輕松活躍的學習氛圍,提高數學教學效果。
比如,在學習平面直角坐標系這個知識點時,教師可以拿來兩根繩子,隨便找一名學生做原點,然后用兩繩拉成縱橫兩根數軸,并定出方向,使每名學生都能有自己的坐標,然后提問幾名學生自己的坐標是什么,再變換原點,重新進行游戲。 這樣一來,學生的興趣被大大激發起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為了幫助學生將所學數學知識及時消化掉,防止不懂問題的堆積,數學教師應當在每一節課中學生的學習情況有個準確的把握,仔細發現問題并及時解決,因而有個創設一個判斷學生學習情況的問題情境。 這種目的問題情境的創設,不僅能夠準確考察學生的學習情況,而且可以幫助學生在探索這種問題的過程當中,體會到成功與失敗,品嘗探究的過程中的酸甜苦辣,善于思考,從而培養全面的良好思維習慣。
綜上所述,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進行教學是現代教學的一個發展趨勢,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數學課堂氛圍,創設問題情境時必不可少的。 問題情境的創設不能放任自流,而是應當以數學知識為核心,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創設為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情境,這樣才能提高數學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