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育婷
(廣東省清遠市英德市大灣鎮大灣中心小學,廣東 清遠 513000)
對于大多數的農村教學班主任來說,雖然教學條件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教學活動的開展,但是班主任所面臨的更大的問題是來自于學生自身的原因,留守兒童由于缺乏父母關愛可能會有性格上的缺陷,往往敏感自卑,這使教育教學陷入了窘迫的僵局,久而久之,非常不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同時也會消耗教師的熱情,這就是目前在農村教學中教師所面臨的教學問題。而且在這種窘迫的狀況下,大部分的家長可能會認為責任更多的是在于教師,并沒有意識到學生在校園生活之外還受到家庭的影響,從而忽視了家庭教育對學生的促進作用,使學生無法接受到來自家庭的關愛和照顧,無法全面地塑造自身的品格。而且家庭教育的缺失會造成學生更大的學習壓力,使父母并不了解學生的心理和性格特點,一味地提出要求會讓學生更加排斥的反感學習。所以教師要有效地發揮家校共育的教學理念的重要作用,使教師和家長都可以充分地意識到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意識到自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責任和義務,雙方共同努力,為學生構建更和諧、更輕松的學習環境。
在家校共育的教學理念下,家長和教師都是學生在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家庭卻往往不能給教學以助力,班主任經常面臨的教學問題就是家長外出務工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教育學生,造成學生在生活中長期處于家長缺位的狀況。在這種情況下也難以有效地貫徹家校共育的教學理念,十分不利于農村學生的身心發展,使留守兒童成為當代教育界中的重難點問題。所以在這種教育現實之下,教師可以為學生建立成長檔案,將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所發生的重點事情記錄下來,可以遵照時間線索,使學生的成長有跡可尋。教師為學生建立檔案,可以更加了解學生的成長軌跡以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種種表現,更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心理壓力,從而有理可依、有據可循,根據學生的學習訴求來改變教學策略,從而使教育教學更有針對性。另一方面,對于家長來說為學生建立成長檔案可以使家長見證孩子的成長,從而意識到家長對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調整心態,改變家長缺位的現實狀況,更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促進家校共育的教學理念在農村教學中得以更好地踐行。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進步,多媒體技術在農村地區實現了普及,這更有利于教師和家長之間建立密切的溝通,實現家校共育教學機制的展開。而且對于留守兒童來說,多媒體信息技術使家長即使不在身邊但同樣能夠充分參與到學生的教育之中,也幫助班主任突破教學困難,精準幫助。除電話外,很多聊天軟件也可以用于溝通和交流,是幫助教師建立良好互動渠道的重要手段,如微信、QQ等,不僅可以通過這些軟件實現文字和語音的交流,同時教師還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為家長拍攝與學生相關的短視頻,使學生在校狀況能夠清楚的被家長掌握,實現更加深入的交流。在信息技術的配合下,可以幫助家長更加及時和深入的了解學生的狀況,同時使班主任在面臨突發狀況時可以及時獲得家長的指導和意見,從而更有效地幫助學生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班主任不僅要在學習上給學生以助力,同時還要關注學生的成長,對學生生活中的行為也要引導和管理,尤其是在面對留守兒童時,教師要給學生以良好的學習環境,為學生建立良好的學風和班風,使學生在和諧快樂的教學氛圍中開展教學活動。而實現這一點也不能缺少家庭的參與,家長在學習幫助和班級管理中所發揮出的作用也是至關重要的,教師要傾聽學生的心聲,考慮家長的意見,從而對學生在生活和學習的過程中都能有進一步的了解,對學生狀況真正做到了然于心,對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所發生的問題也能及時地進行指導,有方向、有策略、針對性、更具體地開展教學活動。
總而言之,在農村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受教學環境和師資力量等多種條件的影響,家校共育的教學理念對促進班主任的教學工作有著很大的輔助作用,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實現綜合能力的養成也有著重要作用。所以在小學教學過程中,班主任必須以有效手段與家長之間建立密切的溝通和聯系,從而更加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學生檔案,使家長了解學生的成長過程,明確自身的重要性,與學校共同配合;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建立溝通渠道,傾聽學生心聲,使班主任的教育教學工作更全面、更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