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江
(浙江省諸暨市馬劍鎮中心小學,浙江 諸暨 311800)
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核心素養的培養現狀,主要體現于存在的不足和已取得的成就兩個方面。只有對現狀進行了充分的把握,才能更具有針對性地提出相應的培養措施,進行更為恰當的課堂活動設計。
現階段,學校學生中往往存在著“唯分數論”的錯誤認知,導致學生素質發展跑偏:考試能力得到過分強調,而德智體美勞的均衡發展卻主客觀上遭到忽視。具體到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要求學生具備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知識和相應的操作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如果過度強調課程考試的結果,那么往往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技術和價值分隔開來,導致學生沒有形成正確的信息利用認知和習慣。但不可否認的是,相對于以前學生素養的培育,現在關于核心素養的培養得到了更高的重視,很多學校和教育機構都把核心素養的培養具體落實到了課堂活動中,且實施較好。他們認識到在小學信息課堂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提升學生能力、注重發展性評價的必然舉措。
小學信息課堂中核心素養的培養方案的落實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關鍵,必須要體現于具體的課堂活動設計中去。具體到小學信息技術課堂的活動實踐中,以堅持學生主體性為原則,同時,要注重課堂知識的導入情節設置、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發展性評價、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等途徑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培養。最終通過活動,切實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信息意識、計算思維、信息社會責任和數字化創新的能力。
知識導入環節是課堂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情境性基礎,信息技術課程的活動設計應重視知識導入情境的創設。
一般情況下,信息技術的情境導入法一般有三種常見模式:一是虛擬情境導入法,這種方法強調通過相應的信息技術手段,把需要講解的內容的音、形、文結合起來,讓學生形成立體的可感認知;通過這種方式,即讓學生可以很順暢的進入到學習知識的場景中去,也激發了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增進了對信息技術重要性的認知。二是游戲情境導入法,對于小學生來說,信息技術的學習過程中難免會帶有一定的枯燥感。針對這種情況,要結合小學生的具體心理特征和行為特點,設計一定的游戲,從而減輕學生的逆反抗拒心理;同時,這種游戲要體現出信息技術課程的特點,把信息技術的學習寓于課堂游戲中;從結果上來說,這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和交流互動能力,對于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三是具體的實踐情境導入法,這種方法的一大優勢是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的良好習慣。教師通過帶領你學生參與具體的信息技術實踐活動,讓學生從實踐中真正領悟到掌握信息技術知識的重要性,認識到信息技術在當今社會的應用程度,從而讓學生切實的在內心建立一個關于信息技術較為完整的認知體系。
總而言之,課程知識的導入要根據具體的情況靈活地采用導入方法,從而為核心素養的培養奠定良好的情境基礎。
教學方法是教師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學生計算思維和數字化創新能力的工具性手段。現階段,教師講課往往會陷入“唯書論”的誤區,講授方法也是照本宣科,往往不能有效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導致上課效率難以提高。針對這種情況,要根據所講解的具體內容的不同,采取相應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
具體到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中去,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注重教學方法搭配功能的發揮。比如要充分發揮討論法、演示法等教學方法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搭配應用:以討論法為主要方法引導學生討論,從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乃至解決問題;以演示法讓學生有更直觀的體驗,更容易建立感知體系和認知歸納。這兩種方法的結合,某種程度將會較大的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進而有利于提高計算思維和數字化創新能力。
從核心素養的內涵可知,社會發展是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活動設計的主要發展目標之一。對于小學生來說,學校課堂是其重要的生活環境,課堂活動設計的價值引導直接關系到學生信息意識和社會信息責任的培養。在信息操作層面,要求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活動中,要注重學生信息收集及處理能力培養,提升其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在信息價值層面,要培養學生對于社會信息的正確認知,對于信息的重要性形成較清晰的觀念,同時要養成對于信息傳播和加工的社會責任感,最終在學校和社會等多元環境中實現全面發展。
核心素養包含文化基礎、自主參與和社會發展等基本內涵,是學生學習能力、社會責任感的綜合體現。因此,要求學生掌握相應的信息基礎知識、計算思維和數字化創新能力是核心素養的應有之義。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核心素養的培養要體現出學科特征和學生特征,課堂活動的設計要以創設導入情境為基礎,以多種教學方法相互配合為手段,以信息意識和社會信息責任的培養為依歸,最終在學生、學校課堂和社會中形成一個關于核心素養的有機培養體系,從而切實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