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斌
(河北省黃驊市羊二莊鎮許官中心校,河北 黃驊 061109)
近幾年來,由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在教師觀、學生觀及質量觀等方面都有較大改變。如今,無論是學校還是教師,均不再以分數衡量學生,更多的是考慮學生的能力發展,為學生終身學習數學奠定知識基礎和能力基礎。為此,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改革方面做了大量地研究,其中“以人為本”和“主體性課堂”是研究得最多的一個問題。
所謂主體,就是指有目的、有意識地從事實踐活動和認識活動的人。主體性,即社會的人作為主體的內在規定性。人的主體性,從根本上說,就是指主體在改造客體的認識和實踐活動過程中所具有和表現出來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是人的主體性的三大特征,其中自主性是基礎,主動性是核心,創造性是靈魂。
主體性課堂就是“以人為本”的課堂。其指導思想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充分尊重學生;其基本內涵是教師以一個服務者、合作者的姿態去引導、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要時刻牢記設計教學為了學生,實施教學突出學生,評價教學促進學生的思想;其基本目的是激發學生主動、自主、創造性地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之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所以,教師在課堂上更多時候是“以生為本”。即主體性的數學課堂就是“以生為本”的數學課堂。當然,教師在促進學生發展的同時,通過教學實踐與反思,也促進了自身的專業成長。
首先,教師是一個有目的、有計劃和有意識地從事教學實踐活動的“教”的主體。對教師角色定位上,不同的研究者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或表述。但多以促進者、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來表述,對學生的學習和能力發展起主導作用。新的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一。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新課標明確指出,學生是積極主動的學習主體,是知識的“建構者”。從建構主義學習觀看,學生的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課堂上,學生應該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通過認真聽講、獨立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及合作交流等方式去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體會和運用數學思想與方法,獲得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作為“教”的主體和學生作為“學”的主體并非對立的兩個主體,而是一對民主和諧的共同體。只有充分發揮了教師主體作用的前提下,學生的主體性才能得到較好的展現。教師的專業成長離不開學生,學生對知識的建構更離不開教師的協助。二者在教學活動中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共謀發展。
1.堅持“以生為本”的主體性原則。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體。堅持“以生為本”,就是將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成長的舞臺,教師專業發展的天地。
2.教學設計趣味性原則。教師要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和教材不同板塊的不同內容,設計富有趣味性的教學情境或教學活動,以能快速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樣,學生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教學活動應具合作性原則。合作性學習能有效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合作精神,他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強化師生、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是值得大力提倡的一種學習方式。
1.營造積極民主的心理氛圍是主體性課堂建構的關鍵
在現實的課堂教學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課堂:學生面對教師的提問,雖有思考但舉手的不多,課堂氛圍顯得沉悶,幾乎沒有互動場面。調查發現,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教師從沒給學生營造過積極民主的心理氛圍。學生回答不對時,有時遭到同學的嘲笑,有時還受到老師無情的批評:怎么這么簡單都不會呢?這當中,教師不但沒有對同學的嘲笑作正確引導,更沒有進行鼓勵,反而是無情的批評。久而久之,學生不敢說,怕說錯,也就沒有了舉手的習慣,更談不上質疑互動。所以,教師首先要營造一個接納的、輕松的、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使他們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寬容中、獲得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激勵與鼓舞,這樣他們才敢于質疑、敢于表達,思維才會更加活躍、探索熱情才會更加高漲。
2.教師扎實的教學基本功是主體性課堂建構的根本保證
首先是教學設計力。新穎獨特的教學設計,有利于學生主體性的發揮。設計教學預案前應充分了解學情,創設一些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激情的活動,讓學生能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其次,形式多樣的評價力。課堂上多以激勵性的評價語言表揚學生,多一份贊許,少一份批評,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作為教師應蹲下來,把握好教學的起點;慢下來,關注學習的過程;靜下來,聆聽花開的聲音。教育就是靜待花開!有的教師提出問題后急于想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只要有人回答正確了就草草收兵。看起來課堂很順暢,但忽略了多數學生的主體性的發揮!要明白,課堂不是少數幾個人的課堂,應多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互動交流中達到對知識的建構。
總之,教師應本著從學生的發展出發,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努力建構“以生為本”的主體性課堂,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