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杰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區魏村中學,河北 保定 071100)
初中語文是學生成長的基礎學科,整個社會對語文學習非常重視,從國家、社會、學校乃至家庭都對孩子的語文成績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從課堂模式、課堂理念到家庭教育,都有很多的理論在講怎么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但這一切歸根結底,都要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新課程改革為當今的語文教學指明了方向,初中語文教學有了非常大的改進。但在改變過程當中,依然出現了很多教師不能夠很妥善解決的問題。傳統教學當中,以教師為主宰,滿堂灌、填鴨式教學方法,在當前的教學中仍然屢見不鮮。學生在學習中,只能被動接收來自老師的信息,不能或者很多有自己的思考與意識,也就談不上自主學習培養。初中語文學習相對而言比較簡單,在理解起來也較為容易,如果在這一階段能夠掌握自主學習的本領的話,在進一步的學習當中就會自行解決很多問題。在語文教學當之后,一般老師都會給學布置一些家庭作業,可很多學生對這些作業都是敷衍了事,因為作業的質量非常一般,對學生沒有挑戰性,也就是缺乏獲得感,所以,學生對作業有一定的抗拒感。課堂中,學生參與度不高的話,課堂氛圍會比較沉悶,有的老師要求學生要課堂當中要保持安靜,不能夠說一句話,這樣,就忽略了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地位,課堂是讓學生學習的地方,要注意到這一點,才能夠讓學生學有所成、學有所得,學習效率才會更高。教師要對課堂教學進行深度改革,讓學生找到自己在課堂當中的位置,充分認識到自己的主體地位,在課堂當中有發言權,可以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并且展開積極有效的合作學習,并且能夠將這種自主學習的狀態延伸到課外,這樣才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初中語文學習過程當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是語文學習的最主要因素,它決定了語文學習的水平。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么,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對語文學科問題的探討當中去,更加努力的學習。教師適時的給予引導,可以使他們在學習中找到學習的方向與樂趣,產生學習的自信感,更清晰的明確語文的價值所在。實際教學當中,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就要清楚學情,尤其要根據學生對語文的掌握情況改變教學策略,讓學生能夠主動地投入到學習當中來。例如,教師在對某一文章講解時,可以通過設置懸念的方式,讓學生在課下進行搜集資料,深度思考,有了較為充分的準備,否則一旦進入到學習當中,學生沒有準備的話,對老師所講的知識一問三不知就會失去對學習的欲望。學生在課下的自主學習,如果課上能夠表現出來,就會有很強的成就感,進而有學習的自信,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需要一定的氛圍來進行,這樣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才可以更好地被激發,學習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在這里,現階段最好的方法就是進行分組合作,讓學生們從整體上開展自主學習,在分組的原則上要注意科學性,不僅僅是將成績好的與成績差的區別分組,主要是讓學生之間優勢互補、采長補短。這樣的合作當中,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提前布置預習任務,讓學生能夠有的放矢,提前做好預習。在課上時,通過與其他小組成員展開討論,得出小組的共同研究成果。當然,小組之間的討論也可以存疑,有不同的言論,這樣才會有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的特點。小組合作,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每一個學生在其中的重要作用,讓每位同學都有事可做,其他小組成員則能夠在討論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學習中有所收獲,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取得良好的成績。
初中生對于事物的認知還停留在游戲當中,他們對一件事情產生興趣主要是因為其趣味性。根據學生的這一認知規律,在教學當中,可以組織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些活動既可以是課上的,也可以是課外的實踐活動。要承認每個學生的學習力都是不同的,這和學生的智力、學習基礎、閱歷、家庭環境是息息相關的,教師要從這一點出發,設置一些所有學生都可以參與的活動,這些問題必須是分層次的,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參與到這些教學當中來,例如知識競賽、成語接龍、作文比賽等。如果在課外實踐活動中的話,則可以將學生帶到大自然當中,讓學生親身體驗大自然的特點,感受自然的景色風光,抒發真情實感,幫助學生展開學習。初中生的性格當中,容易被外界事物感染,如果在活動中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就會激發他們的主動參與性,教學成果則可以更為豐碩。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當中,教師要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觀察學生學習特點,尊重學生的成長規律,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真正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習語文的興趣是推動語文學習的關鍵部分,也是開展自主學習的基礎,教師要認識到這一點,并且在教學當中不斷創造學習情境,讓學生展開自主學習的機會,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則可以更好地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語文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