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忠山
(四川省涼山州德昌縣麻栗鎮中心完全小學,四川 德昌 615500)
針對目前的小學中高年級數學的教學現狀來看,存在教學設計比較復雜的情況。教師在講課的時候往往會使用現代化的教學工具——多媒體來進行教學,但是小學階段的學生生性活潑好動,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教師過多地使用多媒體并不利于學生們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在課堂上,教師變成了電腦的操作員,而學生則變成了觀看課件的觀眾,這種教學模式的單一會讓學生逐漸產生厭學情緒。此外,由于多媒體的使用,教師在一堂課的安排的內容往往過多,忽視了重點和難點,每個學習環節之間銜接的不緊密,這讓學生無法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師的教學環節設計上,使得教學效率不高。
新課標條件下,小學中高年級數學的教學存在學生學習效率低的問題,主要是因為教師只注重在課堂上對數學知識的講解,卻忽略了課前預習與課后復習的重要性。此外,由于數學學科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解往往基于公式、定義等的講解,忽略了對數學理論知識的講解,導致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遷移能力不強,學過的數學知識并不能活學活用。老師留的數學家庭作業,學生也無法保質保量地完成。總的來說,課堂上教師的教學設計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不高,又沒有做好課前復習,課堂上的教學內容過于枯燥,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導致其學習效率低下。
在新課標條件下,多媒體在教學中的使用越來越普遍,當然多媒體對于教師備課、學生聽課都是一個有利的輔助工具。但是多媒體的頻繁使用,以及多媒體的動畫效果使得學生在數學課堂上過多地被課件內的新鮮形式所吸引,會忽略教師對數學內容的講解,從而導致其注意力不集中。此外,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師的講課形式也有很多變化,增加了很多互動式、討論式的教學方式,但是教學效果卻不是很好。例如數學課堂的小組討論形式,很多學生被新鮮的形式所吸引,在討論中容易討論與數學課本無關的內容,整體課堂氛圍較差,教師此時并沒有給予學生很好的引導,導致教學不能很好地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
據調查顯示,處于中高年級階段的學生在知識的吸收上往往處于感性認識階段,也就是這些學生在學習一門科目的時候,往往是根據自己對它的興趣程度。所以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不能采用過于死板枯燥的教學方式,應在課堂上創設新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因數和倍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用舉例子的形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把倍數看成隊伍的領導者,而因數作為隊伍內的組員。教學過后,教師可以列舉出一串數字,讓學生找一找哪些數字可以做領導,哪些數字可以做組員。以這樣的形式,小學生往往更感興趣,也更容易理解數學問題。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情境在教學中的引入逐漸成為比較重要的模式。教學情境的創設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讓他們主動學習,而且能使得他們對數學學習更加感興趣。在合理的教學情境下,學生的參與度更高,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節奏也更容易把握。例如,在對圓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個情境,學校準備建一個圓形的操場,同學們是否能幫助老師來進行測量?看看圓形操場的周長是多少。老師給學生相應的工具,有尺子、細線。然后讓學生自行采用工具進行測量,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引導學生找到正確答案。比如讓學生先測量出圓形操場的半徑,然后測量出周長,讓學生去發現這兩者之間的關系。教學情境的合理使用不僅能夠豐富課堂內容,讓學生更容易接受,而且能夠極大地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隨著新課改的逐漸深入,傳統課堂的死板要逐漸打破,教師要積極改進數學教學方法,不斷引入新的形式來教學。教師在數學內容的講授上要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接受情況來進行教學,還要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化場景連接起來以便于學生更容易接受理解。比如在對圖形的定義與講解這一課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三組,思維較為活躍的學生為一組;歸納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較強的學生為一組;記憶能力較強的學生為一組。然后讓思維較為活躍的學生去探究圖形之間的關系,讓歸納能力較強的學生去歸納圖形的定義,讓記憶能力較好的同學去記憶相關概念。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讓學生能夠分工合作,還能鍛煉學生的主動思考能力。
綜上所述,新課標條件下,小學中高年級的數學中雖然存在很多問題,但是也有相應的解決辦法,如何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中高年級的數學教學是每一個老師應該為此奮斗的事情。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創新方法,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快樂,從而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