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雪兒
(常熟市花溪幼兒園,江蘇 常熟 215500)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針對幼兒園藝術教育明確指出“應支持幼兒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表達[1]”。為此,需充分發揮游戲教學的價值,讓幼兒在親歷、體會、操作中獲得有益的經驗,并滿足其好奇心,放飛幼兒的想象力。使孩子們運用低結構材料開展手工游戲,通過拼搭、涂色、裁剪及裝飾等,制作自己專屬的“藝術品”或微型世界,更好的滿足與支持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同時,低結構材料的應用具有較高的靈活性、較強的可塑性,這也將在促進手工游戲面向全體孩子的過程中,關注幼兒的個性化發展。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到“教師應多為幼兒選擇一些便于操作、具多樣變化與多種功能的玩具或廢舊材料,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基礎上,使其進行拆裝或自制玩具[2]”。重視對低結構材料的開發與利用,紙筒、泡面杯、秸稈、酸奶盒、紙杯等都可以成為幼兒手工游戲的原材料。
如此一來,教師可盡量選擇顏色明快、質地良好的低結構材料,在充實孩子游戲活動的同時,實現舊物利用。并且,同樣是一個橘黃色的紙杯,有的孩子將其做成紙船上的倉位,有的把它變身為高樓,還有的孩子將其作為小獅子。由此可見,在幼兒的手工游戲中重視對低結構材料的投放,有助于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與創新能力,更符合3-6歲孩子的年齡特點、興趣偏好,使其進行任意的塑造、組合,為其思維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促進孩子動手能力的不斷提升。
學齡前幼兒正處于身心發育的關鍵時期,其仍以具象認知為主,對生動有趣的事物具有較高的熱情。在幼兒園手工游戲中投放精細材料,一方面可能會延長教師對材料應用的講授時間;另一方面會對孩子的思維發展形成一定的限制,其需要遵循既定的玩法、制作方式進行手工拼接、折疊、裁剪、涂色等,很多孩子會對這樣的手工游戲并不感興趣。
給予幼兒安全、衛生、多樣性的低結構材料,使其進行自主制作手工藝品、搭建自己理想中的社區、建筑物等,有助于突出孩子的游戲主體地位,使其依據自己的想象進行材料的選擇與個性化應用,能夠更好地滿足幼兒的興趣愛好、學習能力等發展需要。如此一來,有助于激發幼兒的潛能,使其成為生活中的有心人,提高孩子的觀察能力、調動其多感官。并且使幼兒手部精細動作得到良好的鍛煉,讓幼兒熱愛游戲,在簡單的低結構材料中收獲快樂。
面對不同年齡段、興趣愛好的孩子,其對手工游戲的關注點不盡相同。為此,教師應注重對低結構材料的篩選,充分發掘幼兒的興趣愛好,使其具有多樣性選擇,產生對手工游戲的好感。例如:在讓中班孩子制作“海底世界”的手工游戲中,可為大家提供8-12種選擇的材料,讓孩子們邊制作手工,邊發揮想象,用松塔做小烏龜、通過對礦泉水蓋的拼搭為螃蟹搭“新家”、拿蛋糕托盤制作美麗的珊瑚等等。幫助幼兒篩選適合他們的游戲原料,調動孩子動手熱情,使其更期待手工游戲課。
為了使幼兒具有豐富的學習體驗,教師還可以情境構建的方式作為游戲引導,使手工活動的氛圍變得更加生動、有趣。例如:教師可發揮信息化教學設備的便利優勢,運用音樂、動畫片、童話故事等,使幼兒走進故事世界,讓他們感受世間的真善美,具有助人意識。進而引出手工游戲教學,進行低結構材料的投放,使孩子依據故事情節的延伸,幫三只小豬造房子、給豌豆公主搭新床、為小紅帽做一件不容易被大灰狼發現的新斗篷等。使手工游戲開展更具靈活性,讓孩子們依據自己的理解,運用低結構材料制作各種各樣的物品。
為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促進其多種能力的協同發展。在手工游資中投放低結構材料,教師還可引導孩子的合作學習,使其具有正確的競合觀念。例如:將孩子們分組,使其小組協力構建“我們的幼兒園”,在完成手工制作后,讓大家逐一點評,評選優秀的手工制品,對獲獎小組實施零食獎勵。使孩子們更具獲得感、參與游戲的喜悅感。同時將使幼兒具備協作能力,使其認識到集體的力量大。另外,教師應重視對孩子的鼓勵、欣賞教育,避免對作品點評的過于度嚴苛,以便挫傷幼兒應用低結構材料制作手工的自信。
綜上所述,新時期不僅為幼兒教育發展指明新方向,對幼師的教育理念、手工制作水平也提出了新標準與更高要求[3]。在手工游戲中,教師不僅應給予幼兒有效引導,促進其智力發展,使幼兒運用多種手工工具,提高其實操水平;更需加強對低結構材料的應用,給幼兒自主發揮、充分想象的空間。從而,體現手工游戲的教育價值,培養幼兒良好的實踐意識、動手能力與創新思維,用愛和理解呵護幼兒的快樂成長,為其未來的學習與發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