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佳慧
(河北省邢臺市邢臺縣路羅中學,河北 邢臺 054014)
初中生物學教師若能深刻認識到藝術化教學語言的價值,并在教學活動中充分運用藝術化教學語言,必能收獲教與學的雙贏。夸美紐斯曾形象地比喻:“教師的嘴,是一個源泉?!边@一眼“源泉”應當涌動的是教師多姿多彩、充滿真情、洋洋盈耳的教學語言,去“澆灌”青春的心田。
在實施初中生物教育的時候,教師能夠高質量的運用語言藝術,能夠讓課程教學實現(xiàn)順利的實施。在具體知識傳輸中,教師對語言進行有效地運用,可以讓教師和班級學生實現(xiàn)思維和語言的交流。教學語言是教師對學生開展學科知識傳輸?shù)闹匾d體,可以對教學的綜合素養(yǎng)進行真實的反映。教師在具體生物知識傳輸中,如果正確應用教學語言,可以讓學生對生物知識進行深度的學習,促使學生在生活中運用生物知識,加深對此知識的理解。
教師應在對班級學生開展生物學科知識傳輸?shù)耐瑫r,要提升對教學語言的應用能力。因為教師對生物知識進行講解的時候,能夠使用清晰、正確以及生動的語言,可以讓學生對該項知識進行有效地把握,讓學生可以對生物知識進行深度的記憶,以此提升整體的課程教育質量。生物教師在對班級學生實施學科教育時候,通過語言的正確應用,可以讓學生對課程知識開展了解,同時可以對學生的情操進行有效地培養(yǎng)。這樣能夠縮短整體的授課時間,以此提升整體課程教育效果。
第一,教師在進行初中生物教學時要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語言及專業(yè)知識,使學生感受自己的教學魅力,進而受到學生的崇拜,使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及積極性得到了提高;第二,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語言幽默性,幽默的語言能夠豐富化和趣味化課堂教學內容,使生物教學變得更加生動和形象,進而提高學生對生物知識的學習興趣,同時使學生更加直觀的了解和學習生物知識,最終提高了課堂教學有效性;第三,除了豐富自己的教學語言、專業(yè)知識及語言幽默性以外,教師還需要不斷完善和創(chuàng)新自己的教學方式,如可以用笑話的形式來講解一些生物知識,以增加教學內容趣味性的同時,活躍課堂氣氛,營造出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進而促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最終樹立良好的師生關系[3]。
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過:“同樣的教學方法,因為語言的不同,效果可能相差二十倍?!蔽覈缹W家朱光潛先生也認為教師課堂教學語言的動聽程度,決定了教師語言感染力的大小和學生的語言接受程度,它與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呈明顯的正相關關系。初中生物學教師如運用藝術化教學語言開展教學,能在某種程度上增強課堂教學效果。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初中生物學“社會行為”一節(jié)時,為幫助學生理解“分工合作”這一動物社會行為特征,筆者設計并運用了如下一段教學語言:“火蟻原分布于南美洲巴拉那河流域,正如其名,火蟻是一種極具攻擊性的螞蟻,人被火蟻叮咬后會產生明顯的灼痛感,之后會形成如灼傷一般的水泡。同學們可能不知道,如此剽悍的火蟻卻能展現(xiàn)出令人動容的分工合作。在洪水來臨前,火蟻群體中的一部分工蟻彼此前后足搭在一起,靠身體搭建一個‘筏子’,另一部分工蟻則將蟻后、雄蟻、幼蟻搬上‘筏子’,最后形成一個漂浮在水面的‘蟻團’。‘蟻團’隨水漂流,在漂流過程中組成‘筏子’的工蟻常常會被魚吃掉,‘筏子’一旦產生缺口,就會有新的工蟻義無反顧地補上去,直到‘蟻團’到達陸地。如此嚴明的群體內部分工合作不僅出現(xiàn)在火蟻中,許多群體生活的動物都存在明確的內部分工合作。如獅群中,雌獅們往往一同照看幼獅,而雄獅們則主要負責安全保衛(wèi)。又如白蟻群體中,蟻后負責生產,蟻王負責與蟻后交配,兵蟻負責保衛(wèi),而工蟻負責覓食、筑巢、照料蟻后產下的卵、飼喂其他白蟻等大部分工作。從上述自然界事實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分工合作’是動物社會行為中的一個重要特征?!?/p>
在上述教學口語中,筆者通過充實語言引例實現(xiàn)教學語言的藝術化。教學語言中一個又一個生動而奇妙的事例具有強大的吸引力,使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正如語文教育家于漪老師說的:“語言不是蜜,但能粘住學生?!碑攲W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時,教師想傳達的生物學重要概念能順利地被學生接收,生動而奇妙的事例能促進學生對生物學概念的理解與建構,師生最終能收獲理想的生物學課堂教學效果。
語言作為一種感人的力量,它真正的美離不開言辭的熱情、誠懇和激勵性。心理因素對于每一個階段的學生來說都是很重要的,學生總是很重視教師的評價。課堂中教師一句可能是無意性的“評語”往往會左右學生以后的聽課情緒,甚至一生的命運。針對這一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妨將課堂中對各層次學生的隨意性“評語”變?yōu)榭杉ぐl(fā)學生更積極思維的特意性“評語”,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生物課的興趣,強化教學效果。
教師要努力提升自身的語言素養(yǎng),要對生物重點知識進行簡短和趣味性的引出,讓學生可以對教師所講授的生物知識形成認知的興趣。同時,教師要運用嚴謹和生動的語言對課程知識進行過渡,在知識傳輸中投入情感,深化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程度,以此讓學生得到更加高效的課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