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建榮
(寧夏吳忠市吳忠中學,寧夏 吳忠 751100)
引言:核心素養,要求學生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得到全面提升。數學教學中,將核心素養滲透課堂活動,利用此構建高效課堂,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以此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推動教學活動順利開展。
核心素養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學生在知識學習過程中形成學習能力與品質,在未來能夠適應社會發展。數學素養,則是引導學生形成數學學習能力,可以利用此解決未來生活中存在問題。課堂教學中,堅持低能耗的原則,利用有限的教學時間,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使學生在學習中快速掌握知識,提升知識應用能力[1]。高中階段,是學生學習發展的重要階段。這一時期,學生面臨較大的學習壓力,若是仍采用傳統教學手段進行知識教學,會增加學習難度,不利于核心素養培養。高效課堂的構建,則可以解決學生學習中存在問題,使學生在輕松學習氛圍中積極學習,提高學習效率,促進自身健康發展。
高中教育受應試教育影響比較嚴重,日常教學中過分強調學生成績,忽略學生素質培養。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會出現能力與素質不均衡的情況,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提升。日常教學中,應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結合學生認知規律,合理設計教學活動,關注學習過程,使學生在學習中得到發展。全面發展并不是一句口號,而是未來教育發展的趨勢,也是人才培養的關鍵。若是不遵循此進行課堂教學,則會影響國民素質,無法實現高質量人才培養。因此,數學教學中,應堅持全面發展的教學原則,利用此促進學生數學能力與綜合素質提升,以此提高教學質量。
課堂教學中,樹立以學生為根本的教學理念,可以滿足學生個性發展,使學生身心得到全面發展。學生是受教育的主體,也是實現教育的唯一途徑。由于成長環境與學習背景不同,學生數學基礎也就不同。進行數學教學中,利用個性化教學,體現學生差異,使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升,以此提高課堂教學效果[2]。個性化教育行為的實施,符合核心素養教育,實現因材施教。
例如,《三角函數》內容。三角函數是教學重點,也是學生學習難點。很多學生對這一內容學習存在排斥情緒,認為學不會。課堂教學中,為了讓所有學生都可以參與學習活動中,采用分層教學法,進行理論知識教學。根據學生學習基礎,分為三個層次:A組,學習能力強、基礎牢固的學生;B組,學習基礎一般,應用意識差的學生;C組,基礎差,學習能力弱的學生。實施教學行為時,根據三組學生學習情況,制定三個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由簡單到復雜,引導學生圍繞適合的教學目標學習數學知識。課堂活動中,以三組學生為根本,根據學生課堂表現,設計難易程度不同的問題,引導學生圍繞此進行探究學習。分層教學法應用、滿嘴所有學生學習需求,展示出數學教學價值,對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培養具有促進作用。
數學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靈活應用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與應用能力,為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形成奠定基礎,以此促進教學活動順利開展。數學教師可以利用形象有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探究活動中,對學習內容進行探究,從而掌握理論知識,了解數學價值[3]。以生活化教學方法為例,將數學知識與生活素材結合在一起,利用熟悉的內容作為入手點,使學生在實踐中意識到數學知識學習意義,從而提高知識應用意識,為學生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例如,學習《點、線、面之間位置關系》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教室中存在的素材進行課堂教學,幫助學生學習這一知識,使學生意識到數學學習重要性。教師:我們用一根繩子固定在一個班級椅子的四條腿上。將繩子拉直,如果兩條細繩相交,是否可以說明四條腿的低端在同一平面上呢?當教授提出問題后,學生可以根據教師的問題進行實踐,用繩子對椅子的四條腿進行固定,以此分析問題。通過這種方式,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知識應用效果,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能力提升。
教學評價,是促進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環節。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意識到教學評價對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性,并將此應用在教學行為中,對學生學習過程、學習結果。學習態度等等進行全面評價,使學生在教師的綜合評價中,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并學會如何提升數學能力。此外,引導學生互評、自評,使學生在相互評價中,發現自身學習中存在問題,學習別人的優點,以此提高學習質量。通過有效的教學評價,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實現學生素質與能力培養,實現素質教育要求。
總而言之,在數學教學中,堅持低消耗、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原則,制定教學計劃,使學生在學習中形成數學核心素養。課堂教學中,建立以學生為中心,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教學模式,采用多種教學形式,實施教學行為,以此實現高效課堂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