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森
(遼寧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7)
引言: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教育改革進步深化發展的階段,新課程標準以及素質教育的深化發展都針對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最終的目的必須圍繞著強化學生體育鍛煉意識,提高其參與積極性為主,以實現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國高職院校針對體育教學并不重視,學生自身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對體育鍛煉的興趣也并不十分理想,最終使得體育教學效果不明想,無法完成教學任務。面對這一現實問題,哈需要學校以及教師從學生出發,采取多元化的手段不斷激勵學生,促使其產生參與熱情,強化其參與興趣,進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體育鍛煉當中,形成良好的鍛煉習慣,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促進其全面發展。
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大多數的高職院校在體育教學方法依然采取的落后單一的組織結構,其教學內容比較枯燥,對于學生的評價也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這在無形當中打擊了學生的學習自信,做最終使得學生失去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另外,以往的體育教學活動,學生的一言一行都會受到教師的監管,教師嚴格把控下的體育課堂,使得學生處于被動的狀態,無法體現出學生的自主性,學生受到限制,意識不到自己在體育課堂中的價值,進而事物對體育學習的興趣,甚至是產生厭煩。且體育教材大綱都具備一定的通用性,教師針對體育項目的教學往往會忽略學生的個體差異,這就使得學生無法體會體育運動的快樂。而激勵教育的出現和有效運用,是建立在學生體育學習能力、學習綜合表現以及對學生全面深入了解的基礎上因材施教的教學手段,針對性強,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去挖掘學生的體育天賦,并站在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去制定科學的教學技術和針對性的體育訓練,有利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最后,激勵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意識,學生面對教師的激勵可以更加融洽的和教師相處,真正意義上感受到教師對自身的關心和愛護,體會到教師對自身的鼓勵,有利于終身體育意識的建立,再者,不斷的激勵可以幫助學生找到自身的優勢,挖掘自身的特長,這樣一來學生能夠明確自身,找到自己的體育發展目標,意義重大。因此,高職院校體育教師必須重視激勵教育的有效開展,以促進高職學生的全面發展。
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重要的表率,作為教師自身的形象,一言一行都會帶給學生極為深刻的影響,因此,教師自身要為學生樹立幫幫作用,為學生展開形象上的激勵,例如:穿著、談吐等,以此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心態。同時,教師還要為學生展示自身良好的精神風貌,以此來幫助學生正確認識體育鍛煉對人的影響,進而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進行目標激勵就是指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結合不同階段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對體育的實際需求和興趣愛好,針對性的設置具有一定差異性的教學目標,以實現學生共和興華的發展,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總的來講,教師要注意學生主體的差異性,分層設置符合學生需求和能力的體育目標,以促進學生整體的進步和發展。
情感激勵法對于學生而言是比較有效的,教師親切的關心和愛護,能夠讓學生真正地感受到,從而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將教師給予自己的情感轉化為學習的動力,老話說得好,愛屋及烏,學生與教師的關系近,感情好,則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學生主動學習該教師所授的學科,因此,高職院校體育教師教學要積極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和個性化,正視自己的身份,以參與者和朋友的身份與學生互動,提高其學習積極性。
教學評價對于學生而言是重要的動力所在,教師在學生完成教學目標任務之后所進行的客觀公正積極的評價指導。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意識到自身的不足,予以鼓勵,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式,從而引導其不斷進步。同時,體育教學內容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競技性,通過對體育課程內容的優化和完善,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勝心,開展一系列相關的體育競技比賽,可以有效調動學生參與體育鍛煉、訓練的積極性,教師要加以重視,以激發學生的好勝心,提高其競爭力。
綜上所述,針對學生的激勵教育十分關鍵,教師在實際激勵教學開展過程中,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主體,培育學生的體育學習特長和優點,以學生興趣愛好、身體素質為出發點,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改進學生的不足,以激勵消除學生的抵觸心理,為學生營造出輕松、充滿積極向上樂觀狀態的課堂教學氛圍,培養其堅持不懈,努力拼搏的體育精神,促進其身體素質和體育精神的提升,實現其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