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大治
(遼寧財貿學院,遼寧 興城 125100)
引言:國家進行信息技術發展的重要時期,計算機教學成為重點教學學科,在高校教育中,學校較為關注學生的動手實踐操作能力,實用技術等方面能力的提高。與此同時,為緊跟社會發展進度,注重創新能力的提高成為衡量社會發展水平的重要標準,具備創新能力不僅能夠提升國家發展層次,而且能夠較好地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學生綜合能力得到提高,并以此為前提,實現計算機教學與創新能力的雙向提高。
教學模式較為單一、教學理念陳舊是高校計算機教學突出存在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對計算機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造成了一定影響,當前階段,高校計算機教學仍然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導致學生主觀能動性以及思維受到抑制。加之,高校計算機教學課時有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占據課堂時間,學生沒有表達自我觀點的機會,逐漸失去學習動力,學習積極性受到打擊,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創新能力的發展,使其創新思維受到制約。
眾所周知,計算機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應用型課程,此類課程,只有通過大量教學實踐才能較好的掌握重點內容,并在此基礎上提高使用計算機的能力,但就當前階段教學情況來看,重視理論輕實踐已經成為制約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得以提高的阻礙,教師教學方向的偏移,過于注重理論知識教學,忽視實踐能力的提高,對于計算機課程而言,實踐教學環節是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關鍵,但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教學實踐無法得到有效保證。加之,高校計算機實驗室基礎設施較差,設備較為落后,學生教學實踐無法得到較好保證,而且缺少實踐機會,學生無法找到自身不足之處,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情況無法形成較為清晰的認知,操作能力的提高便無從談起。
在當前階段,很多高校已經將計算機課程設為必修課程,但是在教學過程總缺乏科學性以及專業性,無法為學生專業能力的提高提供較好的引導,此外,在計算機課程教學模式的設計大都缺乏實踐基礎,盲目搬家其他院校,因而導致很多高校在教學模式上大同小異,沒有從自身教學實踐出發,缺乏教學特色,對學生的培養沒有明確的方向,也就是缺乏明確的人才培養體系。基于此,會導致培養的人才無法適應社會發展要求。
在前文我們提及,計算機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體現學生學習能力的關鍵便是計算機操作能力,與此同時,計算機課程在操作方面的要求較高,基于此種情況,教師一方面要為學生提供實踐操作的機會,另一方面要加大實踐操作訓練力度,只有通過實踐操作才能發現學生的不足之處,并在此基礎上對癥下藥。換言之,高校要重視實踐教學能力的提高,將其提上工作日程,并在基礎設置建設上加大投資力度,改善基礎教學條件,與此同時,要注重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定期組織培訓活動,全面提升教師教學實踐能力,使計算機教學工作得以有效開展,并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挖掘學生以及教師的創新能力,進而實現教師與學生創新能力的雙向提高。
教師的教學思想主要通過教學模式體現出來,而教學模式同時也是決定教學質量高低的決定性因素,為更好的培養創新型人才,高校教師要積極推進教學模式的改進以及創新,與此同時,教師要不斷關注學生對教學模式的適應情況,尋找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模式,從學生實際掌握情況出發,并在此基礎上完善教學目標。以“網站設計”章節學習內容為例進行分析,教師通過分層教學,根據學生學習能力的高低,提出相應要求,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只需要掌握網站設計的大概流程,網站設計流程主要包括三方面:立項、調查分析、功能規劃,學生對這三方面內容熟記于心即可;學習基礎在中等偏下的學生,教師應適當的提高學習要求,在熟悉網站設計流程后,做一份網站設計計劃書;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在掌握以上內容的基礎上設計屬于自己的網站,以此考察其綜合能力,由此可知,分層教學能夠較好的關注到每個學生的發展情況,使學生主體地位得到較好體現,并促進創新能力得到提升。
教學質量的提升與教學理念密切相關,基于此,高校教師要對計算機教學理念進行創新,實現學生學習狀態由被動向主動轉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興趣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有充足的發展空間,為創新能力的提高提供契機。因此教師在全面把握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對教學理念進行創新,將課堂的主動權賦予學生,通過情境創設以及分組合作的方式為學生提供創新的機會,讓學生在思考和探究過程中,有效地培養和提升創新能力。
綜上所述,在社會不斷發展的今天,創新型人才成為社會發展的關鍵因素。因此高校教師不斷完善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式,以此提升計算機操作能力,期使為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貢獻一份力量,并以此為基礎,實現計算機教學質量、創新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