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廣西貴港市新江南實驗中學,廣西 貴港 537100)
與傳統教育影響之下對化學知識內容的簡單灌輸方式相比,通過對思維導圖的利用,可以強化初中化學教學的實效性,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形成有效引導。然而,在教學活動中,如何科學分析教學內容與學生學習需求,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系,對思維導圖加以更為合理的利用,值得深思。
初中化學的新授課流程主要包括:情景創設、問題提出、自主學習、分析交流、實際應用、評價反饋以及歸納總結等。這個教學流程是經過大量教育工作者實踐所研究出的成熟教育體系,能夠充分體現出化學學科特征:將實驗探究作為載體,提出并解決問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合作探究能力的發展。在新授課中應用思維導圖的作用體現在兩個方面:(一)隨教學流程的推進,思維導圖能為學生的學習過程提供線索,引導學生展開思考和探究,對新知識和技能形成良好認知。比如,在對金屬與酸反應的思維導圖進行繪制時,先要寫出反應原理,標明反應物與生成物,這能有效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實驗探究的方式分析鋅、鐵、銅和稀鹽酸混合后的現象,使學生發現不是每種金屬都可以跟酸發生反應,這時便要在思維導圖當中繪制出金屬和酸反應所需條件,隨后展開進一步探究。經過探究活動,使金屬活動順序這個重要的化學規律呈現于紙上。這個過程是學生在思考的同時進行繪制,在繪制的同時進行探究,屬于良好的自主學習過程,是促進學生發散思維形成與發展的重要動力。(二)可以將思維導圖應用在歸納與總結環節,引導學生結合本課學習內容對思維導圖進行繪制,對整堂課所學知識進行串聯,依據各個知識點之間的內部邏輯關系加以整合。如此一來,能使學生形成更為完善的知識網絡。與傳統教學中對文字筆記的簡單記錄方式相比,思維導圖具有更強的形象性與直觀性,是每名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優質工具。比如,在“金屬的化學性質”一課中,其教學內容主要有:金屬和氧氣反應、金屬和酸反應、金屬和鹽反應這三個化學性質,每當利用實驗探究、多媒體演示等教學方式獲得一個化學性質之后,便通過思維導圖對其進行總結,在對三個化學性質總結結束之后,引導學生繪制這節課程的思維導圖,從整體角度對本課內容加以歸納總結,促進知識的序列化與條理化發展,強化學生對本課知識的理解與識記效果。
和新授課中對思維導圖利用的效果不同,單元復習課當中包含整個單元的知識點,其中的內容繁雜而瑣碎。倘若模仿新授課對全部知識點進行逐條逐個復習,不僅費時費力,還會使學生陷入到題海戰術當中,使學生感到疲倦和厭煩,其學習效率必然大打折扣。在單元復習課中對思維導圖應用的主要作用在于對整個單元全部知識點加以整合,對眾多知識點作分類處理,以明確各知識點間的關系和聯系。思維導圖的核心是其中心主題,所有思維過程都要以中心主題為基礎,結合教學內容分出若干個一級主題(對知識加以整合之后的分類)。依據不同類型,引出更加具體的知識點,以得到二級、三級,甚至四級主題。如此一來,能使單元復習課當中雜亂的知識內容顯得條理清晰,有效防止死記硬背問題的出現,引導學生形成理解性記憶,做到事半功倍。比如在“金屬”這一章內容的復習中,其中心主題為“金屬”,此單元知識點較多,包括合金、金屬化學性質、物理性質、金屬冶煉、銹蝕以及防護等。看似復雜,但經過整合發現,其實就是研究金屬分類、性質、制備以及應用等方面內容,所以可將這四點作為一級主題。初中化學中所學習的金屬內容主要包括純金屬與合金兩種;金屬性質主要包含物理性質及化學性質;金屬制備則包括煉鐵與煉鋁;應用方面主要包括常見金屬的用途、鐵銹蝕和防護、金屬回收與利用等,這些便是二級與三級主題。如此一來,便完成對本章思維導圖的繪制,本章內容自然條理清晰的呈現于每個學生的眼前。此種教學方式,不僅能讓學生對新知形成良好的理解,還能在今后復習這一章內容時更加順暢,大幅提升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將思維導圖應用于初中化學新授課與復習課當中,能夠形成不同的教學效果,但同樣能夠有效引導學生的思維活動,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形成更好的理解與識記效果。因此,作為一名初中化學教師,需要從教學實踐出發,對思維導圖的應用方法進行不斷優化與完善,為教學質量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