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金敏
(廣東 茂名 525400)
隨著城市的發展,道路的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城市道路投入使用,根據各條道路的車流量、載荷量等各種因素的影響,路面出現各種不同的損壞。道路養護不及時、養護不到位而影響市民安全出行的情況還是普遍存在。為有效解決這一情況,我們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分析養護狀況,不斷完善養護制度,合理分配人力物力資源,實現道路養護從突擊管理向常態長效管理、從粗放式管理向精細化管理、從被動服務向主動服務這幾個方面的轉變。
(一)明確責任,完善現行養護制度。事業單位人員“多做少做一個樣”,“做好做壞一個樣”的現行制度,是阻礙道路養護事業不斷發展的一大瓶頸。由于缺乏科學、合理的分析依據,道路養護工作在多數情況下,也僅僅是對出現路面病害后采取的“臨時措施”,道路養護工作也會因此逐漸演變成“突擊養護”。針對這一情況,道路養管部門應不斷完善現有的養護制度,明確科室責任,明確個人責任,同時建立相應的獎懲制度,以實現道路養護工作由突擊管理向常態長效管理的轉變。
(二)要樹立養好公路是公路人的天職的觀念。公路部門的主要職責是“養好公路、確保質量、保障暢通、服務社會”十六個字。國家把我們放在公路養護這個崗位上,就賦予了我們養好公路的職責。因此,各級公路部門要把公路養護工作放在中心位置。
(三)要樹立市場經濟觀念。在公路行業改革的新形勢下,公路養護理念、模式、技術、方法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如果繼續用計劃經濟時期的思想觀念,是適應不了新的形勢要求的。因此,要圍繞“養好公路、保障暢通”這個基本職能和“服務社會公益”的根本屬性,積極探索新的思想理念,比方說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期的公路養護如何搞事企分開、管養分離后的公路養護工作怎么做等等。用市場經濟理念,統領新形勢下的公路養護工作。
(四)要樹立公路整體形象的觀念。評價公路部門工作好壞,養護工作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它天天接受社會的檢驗,好壞一目了然。
城市道路在其使用過程中,因車輛超載或自然沉降等原因,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各類路面病害。為減少因路面病害對市民出行造成的影響,我們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不斷創新養護技術,積極應對道路應急搶修,同時注重養護時效性,確保城市道路的安全暢通。
(一)創新養護技術。積極引進和推廣新設備、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是實現道路養護現代化、實現道路養護事業科學發展的重要保證。通過新設備、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提高養護作業效率,提高養護質量,縮短養護施工時間,從而有效減少道路養護對市民出行造成的影響。
(二)積極應對道路應急搶修。城市道路在其使用過程中,因自然因素或人為因素也會發生一些突發性問題,比如連續雨天后產生的瀝青路面坑洞,偷盜窨井蓋造成的“馬路陷阱”問題等。為減少或杜絕因以上問題引起惡性事故的發生,就要求我們在日常工作中,必須積極應對道路應急搶修,及時發現、及時處理、及時消除路面病害,保證道路的安全暢通。
(三)落實養管基地建設。在管轄區分別建立養管基地的目的,能有效提高道路應急搶修效率,同時也是實行道路區域化管理的必要條件,是實現城市整個道路體系規范化、科學化、系統化健康發展的強有力保證。
先進、適用的養護技術,保證了普通公路的正常使用,而規范、科學、高效的管理使普通公路的服務水平不斷提高。面向21世紀的普通公路養護管理,必須打造強大的技術支持平臺。
(一)利用“交通地理信息系統”促進公路養護管理現代化。由于交通地理信息系統可以將空間信息數字化,并使這些信息可視化,通過功能強大的軟件,使公路沿線三維空間分析直觀簡明,數據管理便捷高效,為公路養護提供大量、及時、準確的數據信息,為公路交通的發展、科學管理和決策提供可靠依據。
(二)利用高科技檢測技術促進工程質量監測和公路養護智能化,通過利用高精度傳感器、雷達技術、超聲波等高科技手段,實現人工檢測向自動化檢測發展,由破損類檢測向無損檢測技術發展,使公路質量的檢測、評估和病害分析更加快捷,使公路養護更加經濟合理。
(三)推廣施工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提高路面耐久性,延長公路使用壽命。目前,我國公路建設中采用的改性瀝青、土工合成材料、乳化瀝青、稀漿封層等技術,改善了公路橋梁等建筑的穩定性和耐久性,可以達到節約能源、降低成本,實現公路交通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為適應公路運輸的發展要求,就需要對原技術標準較低的干線公路和橋梁進行技術改造,提高標準。對于橋梁的技術改造,需要綜合考慮,盡量采用國內外有關科研成果,推廣使用有關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新經驗,注意科學改造與經濟效益相結合。以求得較為經濟合理的技術方案,通過技術改造,使其承載能力滿足當前公路運輸的需要,并有一定的安全儲備。
(四)針對市政道路養護工作人員專業技能方面的問題,有必要加強對各級公路管理部門技術干部、技術工人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技術培訓,掌握市政路橋檢查、檢測維修及加固的一些專業基本方法,強化管理干部、技術人員的繼續教育和技術更新,提高養護隊伍的文化技術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