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成
(重慶市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107地質隊,重慶 401120)
我國在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礦產資源是非常重要的物質基礎之一,但是在礦產開發的過程中,導致生態破壞、環境污染、地質災害、耕地侵占等多種問題,尤其是生態環境污染問題,已經逐漸受到了專家學者和政府相關部門的關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國家問題,必須加強礦山生態修復,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一)常見的礦山環境問題類型
對礦山環境問題進行分類,是將來進行環境調查、評價和修復治理的前提條件。礦山再進行開發過程中,因為開發方式、礦種、地質環境的差異,會出現不同類型的問題,例如區域性問題、異常性響應問題、規律性問題等等,按照資源集中程度的差別,發現礦山環境問題在發生的頻率和區域影響性方面也有區別。綜合分析,礦山環境問題類型劃分可以參考特征、性質、環境影響、表現形式、影響后果進行分類。隨著礦山開采的逐漸進行,礦山環境會不斷發生變化,相應的環境問題也會發生變化,所以根據環境損毀的方式分類,也能夠判斷問題產生的條件和原因。
(二)礦山環境問題綜合效應
礦山環境問題多種類型可能會先后出現,疊加出現相應,這時出現的是礦山環境綜合效應。這種效應是礦產開發中,生命周期內對于礦山環境造成破壞和影響的綜合后果,將其進行分類,可以分成水環境擾動效應、土地資源損毀效應、景觀和生態效應、次生災害效應等。
(三)礦山環境問題分區
礦山環境問題分區,指的是根據問題的特征將區域性的空間進行劃分,這是為了預防問題和修復治理加強區域性控制。條件問題分區,是指根據問題載體的氣象水文、地質條件、巖體特征、問題嚴重程度、問題種類、修復難度、影響程度綜合分區,劃分為礦山礦區級、行政地區級以及國家級問題。
進行礦山生態修復,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進行,具體原則包括下列五項:
(一)尊重、順應并保護自然,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堅持可持續發展,建造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
(二)堅持節約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礦山開發利用開始,一直到環境治理修復結束,都應該堅持節約優先和保護優先,達成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空間格局,生產和生活方式都要注重生態系統修復。
(三)對源頭加強防治,對過程加強管理,對后果加強懲戒。礦山環境修復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組織以及公眾共同參與,從源頭遏制損害行為,在開發中約束地方政府和企業,發生環境問題后對負責人或單位進行追責。
(四)堅持科技引領系統修復。再進行礦山生態修復的過程中,需要保證生態系統的完整性,綜合考慮各種生態系統要素,加強綜合治理。在維護生態平衡的同時加強生態系統循環能力,改善生態結構功能;
(五)堅持產業協同。在礦山生態修復的過程中,需要堅持產業發展和環境修復協同進行,創新治理模式,資源開發和環境保護能夠共同進行,尤其是生態功能區和生態脆弱區以及長江經濟帶。
礦山生態修復,最開始是被稱作廢棄地生態恢復,最開始提出觀念是在上個世紀的70年代,最開始因為經濟、技術和政策的限制,生態恢復工作規模較小,水平也不高。但是現階段,礦山土地復墾得到了一定的發展探索,規模正在逐漸擴大,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具體修復技術包括下列幾種。
(一)地質地貌保護修復技術
地質修復技術中,最常見的技術類型就是回填整平技術,利用回填整平技術,能夠將礦區中大的坡度和溝坎去除,保證地表基底穩定,同時能夠對坡面和裸露的地標進行固定,避免發生地質災害,同時還能疏通土方、構建溝渠,達成土地復墾的效果,改良塌陷地質。
地貌得到了恢復以后,才能繼續修復植物和動物生態系統,所以地貌修復在礦山修復生態中是最基礎的部分。經過長年發展,地貌修復技術也在發展進步,多種手段層出不窮,例如土工格室、土工網等等。物理工程技術還包括預應力錨綜地梁技術、重物裝置技術、人工裝置技術等等。此外,為了有效保證坡面基質得到有效固定,還可以使用沙石土。實際修復過程中,各種技術可以配合使用,保證地質地貌得到修復為主要目的。
(二)土壤基質修復技術
土壤基質修復,有三種類型,分別是物理、化學以及生物修復。物理修復技術包括客土換土技術和隔離技術。其中,客土換土指的是從其他正常的地區獲取基土覆蓋到礦區中,改良土壤基質,提供能更好的環境條件,但是這種方式的缺點是需要較高的成本。隔離技術是將礦區污染的地和周邊土地隔離開來,避免污染擴散,這種方式通常是應用到污染嚴重的地區,使用范圍比較局限。
化學修復技術可以通過將金屬、放射性物質污染過的土壤通過固化修復將污染物轉化成為不容易溶解、遷移或是毒性較小的形態。此外,還可以通過淋洗修復技術將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屬轉移出來,回收處置,不僅修復生態環境,同時還能回收重金屬,實現二次利用。
生物修復是通過動物、植物以及微生物對土壤進行修復,這種方式簡單容易操作,能夠防止水土流失,減少重金屬擴散,效果較好。
(三)植被修復技術
植被修復指的是利用植物的配置和養護進行植物營造,選擇植物種類需要保證因地制宜,盡量實現快速修復,同時考慮美觀性和生態型,還要保證成本能夠得到節約。進行礦山綠化處理需要栽種合適的樹木,隨后利用開渠、腹膜、保水、打營養劑等技術保證樹木能夠成活,最后得到應用。
綜上所述,礦產資源的開發不可避免,但是與此同時必須進行生態環境修復。政府方面應該投入資金,企業方面需要加強環保意識,在開發中落實生態修復工作,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