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蓉
(重慶市江津區白沙中學校,重慶 江津 402289)
我國唐代的武則天,歷來對她是毀薄者多贊譽者少。而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毛澤東同志卻指出那些貶抑并不客觀,他公正評價她說:“我覺得她不簡單,簡直是了不起。”惜孚對武則天的杰出和了不起,很少見到文章對其做出全面而詳實地介紹,現以此文對此做些闡述,以饗諸位同仁。
誰都知道,武則天出生和生活著的中國封建社會,是一個有著一整套封建倫理哲學和封建制度維護著的男權社會。婦女受著“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三從”(未嫁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要婦女屈從男權而嚴守的婦德、婦言、婦容、婦功的規范)等等的思想奴化,精神枷鎖和制度管制,是沒有任何地位、權利和智慧可言的。加上當時唐初門閥之風盛行,她還飽受著出生低微庶族的世俗鄙視,女子又不能通過科舉獲取功名。武則天在那樣百倍嚴峻的歷史條件下,靠著她與生俱來的堅強性格;靠著她“心比天高”的優秀心理條件,拿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具有遠大的理想;靠著她父母從小時對她的良好教養以及天生的麗質;尤其靠著她想天下女人所不敢想的求異思維,冒天下之大不韙,離經叛道,從那封建主義重重包圍、萬丈深淵中沖殺出來了。首先她抓住了貞觀十一年唐太宗民間選美機遇,不顧其母阻撓,視封建綱常倫理道德為草芥,欣然迎選而應詔入宮,且在入宮后被任命為才人,實現了由一個平凡女子追求卓越的第一步。可是追求愛情的第二道檻又橫在她面前。她入宮后因性格剛毅而不被唐太宗喜愛,以致使她侍候太宗長達12年之久,直至太宗去世時未晉級加封。才人在唐初后宮編制的共122名御妻中,只排名三十多位。可“心比天高”武則天見到在老邁的太宗身上沒有希望,于是不愿在宮中湮沒美好的青春歲月,急而轉向溫文爾雅太子李治,暗暗與其結下私情而定了終身。她在太宗死后隨所有嬪妃到長安感業寺削發為尼時,始終忠貞與李治的感情,直至永徽二年高宗(李治)繼了帝位守制期滿被接回宮廷與之結合,并生下了皇子李弘而被晉位為昭儀。由此可見,武則天勇敢而智慧的選擇,終給她帶來理想婚姻的歸宿。可是她為昭儀后,又被卷入了王皇后與蕭淑妃的爭寵旋渦之中。又是她使出了渾身解數,同時使出多變競爭手段,甚至出于無賴使出詭計(當然應予以批判)終于使蕭淑妃失寵,同時使高宗決心廢了王皇后而取而代之。從這場后宮斗爭中,我們可窺見武則天在夾縫中勇敢無畏的百折不撓斗爭鋒芒,和克敵制勝的權術,還可看到她不凡自信心和智慧的奪目光輝。這還生動表明她是我國對封建主義徹底背叛,爭取自身獨立自由和解放的千古第一個杰出女性。
武則天當上了女皇當屬中國歷史絕無僅有的破題兒第一遭,而她在政治上的才識、智慧權謀和建樹,也確是卓爾不群前無古人的。武則天輔佐高宗,臨朝稱制和當女皇,經歷半世紀約占唐朝前期五分之二時間的從政,把唐朝治理得井井有條,被后世稱頌為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之重要人物,因此武則天在歷史上的功績是赫赫于世的。綜觀她政治上的杰出之處有以下幾點:
一是她有杰出的叛逆精神。她徹底粉碎了儒家關于陰陽之序的正統,徹底批判了以陰處陽位褻瀆了皇帝寶座的說教,成了挑戰男權的一代女皇,給后世樹立了一個普通女子可以到高位掌權而且能掌好權的光輝楷模形象。她以其卓越的從政,博得吏民對她和高宗并稱“二圣”的美譽;同時她稱帝后,甚至自創名為 “曌”,含“ 日月當空,恩被天下”之意,借以對男尊女卑進行回擊,表明她能主宰天下,成為頂天立地的半邊天,這實屬驚世駭俗反抗封建之壯舉。
二是她有杰出的學習精神。以致她精通文史,能詩會詞,且擅長書法、騎術、射箭、音樂等多種才藝,這為她從政創造了有利條件。
三是她有杰出革新政治的才能。參政后,她重視民生,頒布農書指導農業生產。她頒布政治改革《十二條》,包括“勸農桑、薄賦稅,惜兵、以道德化天下、省功費、減力役、禁浮巧、杜言、廣言路”等內容,她還創立了武舉和殿試制度不拘一格選拔人才。她還頒布《垂拱格》嚴定官吏行為規范。在朝堂內外設銅匭小箱,鼓勵官民投書議政,還頒布制詔鼓勵官民上京告密言事。她還修改太宗時修撰的《氏族志》為《姓氏錄》,較徹底地否定了門第觀念。所有這些都起了推動歷史發展的作用。
四是她有杰出的選才用才之術。她下令首開自薦制,允許各級官員和百姓到朝廷自薦為官。又首開皇帝主持貢士策問先例。還首創武舉以選拔軍事人才。總之,她不拘一格廣選良才。曾發動政變推翻女皇統治的張柬之,就是經姚崇推薦,在八十歲時被她任命為宰相的。她不愧為一位心胸開闊大度的開明政治家。毛主席贊揚她:“確是個治國之才,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識人之智,還有用人之術。”即使是罵他的史家,也不得不稱贊她,為她點贊。
五是她有杰出自知之明。她死時遺詔去武周帝號,最終讓位于太子李顯,還政于唐,被后世所稱道。遺囑立下“無字碑”,體現她的自信與豁達,所以毛主席贊她“有自知之明”,并說“武則天認識到,一個人是非,不應自己吹,還是由后人去評論。”
武則天的杰出之處,尤其是她的革新精神具有現實意義,值得后世借鑒和效仿。須知地球的一切文明成就靠創造。故江澤民提出:“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展的不竭動力”。因此,我們必須具備創新的品質和本領,發揚敢為天下先的精神,才能在致力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中不斷地開拓進取,去奪取一個又一個新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