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吉年
(鉛山縣武夷山鎮中心小學,江西 鉛山 334515)
引言: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課堂教學越發重要,因此,對于小學數學學困生教學策略的研究有著鮮明現實意義。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誰不愛學生,誰就不能教育好學生。”只有發自內心地去愛他們,才會使他們重新燃起學習的欲望,這種內驅力比無休止的補課效果好得多。因此,教師要愛護每一位學困生,保護他們柔弱的自尊心,做到不拋棄、不放棄、不歧視。教師和同學的理解、諒解和幫助是消除他們內心畏懼的良藥。教師要想辦法樹立他們的自信心,逐步讓他們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你會發現他們開始慢慢喜歡上你,樂意接納你的教育,這樣從心理上消除他們對數學的畏難情緒,為轉化創設出更加適合的條件。這個轉變的過程也許是漫長的,但是,是花總會有開放的那一天,家庭教育研究專家張文質曾經說過“教育是慢的藝術”,每---朵花都會有它的花期,或長,或短,只要我們心中有愛,就會堅持,有了堅持,花兒就會如約而至。
對學困生的輔導要放在每時每刻,首先課前要對學困生的前置基礎進行了解,例如學習百分數的意義時,先要看看他們是否掌握了小數、整數和分數的意義,如果已經遺忘,就要及時輔導,不讓他們輸在起跑線上,為掌握新的知識打好基礎。其次,在課堂上,要多給他們表現的機會,可以讓他們多說一說簡單的問題。做練習時,還可以讓他們上黑板演示,一方面教師對他們做題的過程一目了然,便于發現問題,及時補救,另一方面可以幫助他們克服膽怯、自卑的心理。再次,課后教師要對孩子的作業進行面批,利用班級QQ群的布置作業功能,讓學生提交作業,教師可以從手機端隨時查看,發現問題及時反饋指導,也可以發語音或者通過文字給予鼓勵,實現一對一有針對性的輔導。
教給學困生必要而有效的學習方法,既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提高學習成績的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一環。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因此,筆者把一些常用的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整理出來,貼在學生的課本上,每天看一看,在學習中試著用一用,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風氣。另外,在信息高速發展的今天,運用現代化技術教學手段,提前錄制微課,在講新課的前一天推送給學生,讓他們提前學習,不會的地方反復看,并且記錄下來,第二天來到課上問教師或者同學。“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句話雖是用于行軍打仗,但筆者覺得它同樣適用于指導學困生的學習。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如果兒童不僅僅知道而且體會到教師和集體對他們的優點既注意到了,又很贊賞的話,那么,他就會盡一切努力變得更好”。學困生往往表現“很壞”不受教師同學的“待見”。其實并不是這樣的,他們身上也有“閃光點”。俗話說:“一句贊揚,勝過十句責罵。”對于 那些經常受指責的孩子,-句贊揚無異于久旱逢甘露。因此,對學困生的一點點進步,都要在課堂上大加贊賞,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讓他重新找回自信,能在同學面前挺起胸走路。當學生在自己的作業本上看到大大的“優”,或者在批注看到“老師看到了你的進步”你的思路很獨特”“你的方法特別簡潔”等,品嘗到自己的學習成果,體會到成功的樂趣,他們會更加期待下一次作業。在評價時教師要花更多的時間對學生的學習進行縱向比較,只要他付出一點點努力,就能獲得教師的贊賞,即使水平依然不是那么靠前,仍然加以肯定。同時通過發表揚短信,讓家長一起分享孩子的成功帶來的喜悅,這樣家長配合教師的工作會更加積極。
2011年新修訂的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多年的教學筆者深有體會,學困生大都有不好的習慣,翻開他們的課本、練習本,會看到剛剛發了不到一周的新課本,卷角的、少頁的、亂畫的,數學課本變成了他們釋放自我的游戲場”。再看他們的抽屜,大多亂成一團,找個東西需要翻半天。這些不良的習慣對他們的學習產生了負面影響。
例如有的孩子在一年級左右分不清,二年級大數的讀法不會,都跟他們缺乏秩序感有很大關系。再如:在計算時要求學生首先要認真審題,發現技巧,在計算中不要抄錯數,不要計算錯誤。計算后,要認真檢查"一步--回頭”,同時整個過程要寫得工工整整。在過程中,每個環節都踏踏實實、一絲不茍。因此一開始就要對他們提出要求,讓他們認真書寫,字跡工整,作業干凈;書本不折角,不在書上亂寫亂畫;上課專注,不走神,認真傾聽教師的講解和同學的發言;課后及時完成作業等,逐漸讓學生養成自覺、主動、認真的學習習慣。當然這些習慣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極大的耐心。學困生的形成原因有許許多多,這需要我們深層次地不斷研究,不管是“學優生”還是“學困生”,,都需要教師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愛心和耐心。教師曉之以理、持之以恒、教學得法、不喪失信心,相信學困生會越來越少。
結論:綜上所述,有效開展小學數學學困生轉化方法研究,不僅可以提升學困生的數學成績及數學課程教學實效,還可以助力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基于此,教師應根據數學課堂上學困生的具體表現,深層次剖析致使其學習困難的原因,以學生最近發展區、個性發展為切入點,貫徹面向整體的因材施教原則,有針對性地制訂、執行學困生轉化的方案,努力營造積極、和諧、向上的學習氛圍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困生學習的內驅力,并發掘學困生在數學學習方面的潛力,最終提升小數數學課程教學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