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偉
(山東省濟南回民中學,山東 濟南 250001)
新教材對諸多教學內容做出了調整,是新時期下教育學家思想碰撞的結果。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師要深入研究新舊教材內容的變化,并提出具體的教學策略,提升數學教學有效性,
新課標背景下,高中數學新教材課程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新修訂的課程主要分為三個類型,下面具體對這三種類型課程展開論述:
必修課程是學生必須學習的課程,具有一定強制性,其為基礎課程。現階段高考考點的多數內容為必修課程中的內容。部分學生只想獲取高中畢業證書,那么學習必修課程這些基礎課程就足夠了。
選擇性必修內容也是現階段學生必須學習的內容,該課程為學生提供了多種課本選擇,學生可根據自身的興趣選擇其中一本或者多本學習。選擇性必修也為高考的一個考點,是學生參加高考的一門必修課程。學生根據自身的學習能力選擇相應的課程能夠在高考中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選修課程重在“選修”,其能夠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為其發展指引方向。目前來看,學生要想參加某些大學的自主招生考試,就必須選擇該學校要求的數學內容學習。
從選修科目來看,其中包含邏輯方面的內容,如邏輯用語,也包含復數方面的內容,新教材中將這部分內容歸結為必修內容。新教材中必修內容也做出了一些調整,就拿原教材中的直線與方程、圓與方程、數列等相關內容調整為必選修內容。
新教材中將原來必修三中的一部分內容進行調整,特別是算法初步,該教材將這部分內容刪除。文科科目中的選修教材也做出了相應調整,如選修2-2中,著重將三部分內容進行調整,第一個是推理,第二個是證明,第三個是框圖,將這三部分內容中的線性規劃問題、三視圖從原來課本中刪去。在此過程中,相關教材還合并了西部的內容,原教材中“解三角形”為獨立的一章內容,新教材將其與其他內容整合,嵌入“平面向量”一章中。此外,選修與必修內容調整有相似之處,兩者均將數學建模與探究活動融入在內。
必修課程各個章節的內容也有細微的變化,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展開論述:
1.預備知識。預備知識為準備階段的教學內容,其內容比較簡單,必修課程中的預備知識主要包括四個模塊的內容,第一個模塊為集合,第二個模塊為常用邏輯用語,第三個模塊為相等關系與不同關系,第四個內容為函數的相關內容,涉及一元二次方程與一元二次不等式。新教材中將第二與第三部分內容進行調整,其他內容沒有明顯變化。
例如,新教材中將命題以及不同命題之間的關系這部分內容刪減,邏輯用語部分也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特別是邏輯用詞,如“或”、“非”、“且”,新教材中將該部分內容進行調整。從新教材增加的內容來看,將必要條件這部分內容進行調整,并將其與性質定理整合到一起。同時新教材也調整了充分條件這部分內容,將其與判定定理方面的內容銜接。
2.函數知識。總體來看,新教材與原教材函數部分內容的相差不大,部分內容有一些調整。如函數概念這部分內容中將原來的映射部分內容刪去。與此同時,新教材還將三角函數中的部分內容刪去,如正弦、余弦、正切線。
3.幾何代數。幾何與代數是高中數學的重要教學內容,其涉及多個內容,如平面向量、立體幾何、復數等,這些內容大體上沒有太大變化,部分內容做出了微調。如原教材中的“解三角形”內容不再是單獨的一個章節,而且將其融入“平面向量”中。立體幾何中的內容也做出了相應調整,將原來三視圖這部分內容刪除。
4.概率統計。新教材針對概率與統計這部分內容也做出了相應調整,如原教材中未介紹隨機事件的獨立性,而新教材中融入了這部分內容。從統計內容來看,新教材中將系統抽樣與產量相關性的相關內容刪除,同時還將后者融入必選修教材中的統計模塊中。新教材還增進了新的內容,如用樣本估計“百分位數”。
新教材的出現雖然從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必修內容,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但也從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必選修課程內容。新教材將必修課本中的前兩冊作為基礎練習,能夠縮短學生融入高中生活的時間。對于高一新生來說,其正處于初中與高中的過渡期,學習這些基礎內容能夠使其銜接初、高中數學知識,進一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教材中的部分內容轉移到選修部分,也給部分同學增加了學習負擔。總體來看,高一教學內容為基礎內容,較為簡單,而高二教學內容難度逐漸增大。
從新教材內容可見教材編寫人員側重于基礎知識考核,深入剖析教材內容,能夠發現新教材中增加了數學文化方面的內容,每個章節后面都有相關的內容,于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提升有重要作用,這也為未來教學點亮了指路明燈,也能幫助更多教育工作者更好地預測高考出題方向。
改革一直以來都是教育的核心工作,其不僅是教育內容的革新,也是思想的改革。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育工作者投身到新教材的研究工作中,融入了新的教學理念。對此,高中教育工作者也要革除舊式“書本為主,導入為輔”的教學模式,以全新的視角看待高考改革,打造高效數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