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榮
(望謨縣石屯鎮坡毛小學,貴州 黔西南 552300)
當前小學生進行寫作練習時,通常面對兩個寫作難題:一,小學生們初步接觸語文寫作練習,不知道該怎樣通過文字表述出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想。二,小學生們日常積累的寫作素材較少,即使知道在作文中該寫些什么,寫出來的作文也是枯燥乏味“干巴巴”的。針對上述問題,教師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小學生在進行日常語文寫作時通常會出現兩種寫作現象:其一是對作文題目理解程度不足,或理解的題目偏離原有的題目基礎。其二是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缺乏真情實感,寫出的作文或是在其他文章的基礎上進行辭藻的堆砌羅列,或是平鋪直述缺乏必要的寫作技巧和必要的形容詞語,導致寫出的作文毫無學生依照當前年齡應該具有的鮮活之氣。針對上述問題,教師在平時的寫作課堂中,要引導學生們留心觀察身邊的生活細節與生活中發生的實例,并將對生活的觀察合理運用到寫作內容中,使學生在寫作過程中不至于無事可寫,面對作文題目無處落筆。通過培養學生對日常生活的觀察能力,可以幫助學生們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學生們只有將日常生活觀察的結果和通過自身思考得出的結論相結合,所作出地文章才能擁有旺盛的生命力,而在日常寫作過程中,學生只有將寫作扎根于日常生活,才能寫出符合自身寫作規律的與實際生活相符的寫作內容。我國著名作家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作文就為的是要寫出自己想說的話,此乃作文教學的本意。”由此可見,學生們展開作文寫作的關鍵就是要將作文內容與實際生活進行緊密聯系,寫出學生們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將生活化寫作貫穿學生們的整個寫作生涯[1]。
通過前文的論述,學生們可以發現在寫作過程中進行寫作內容的展開時,應該從何處入手著筆,才能更好地完成當前的語文寫作練習。而僅僅是明白課堂寫作的構架是遠遠不夠的,教師應該定期組織學生們圍繞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案例展開寫作練習,以教師在課堂上布置的寫作題目為例,教師無法準確把握每一個學生日常的所思所想,所以教師布置的寫作題目往往無法適合所有學生寫作,從而提高了學生們的日常寫作門檻,比如教師在課堂中以《我和我的寵物》為題目組織學生們進行寫作練習,但是并不是班級里的每一位同學家里都養過寵物,針對這一現象,教師可以將課堂寫作的要求降低為要求學生們每周寫三篇題目自擬的日記,每次的日記內容由學生自行把握,寫日記這一具有生活化氣息的寫作平臺搭建后,可以幫助學生們更好地培養寫作習慣,當寫作門檻進一步降低時,學生們的寫作興趣將得到相應的提升和發展。
在培養學生們的寫作興趣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更注重對學生們寫作內容進行引導,當學生們對他們生活中遇到的實際事情進行描述時,在寫作時往往會使學生們再一次回憶起那件已經發生的事,而如果學生們對一件發生在他們身邊讓他們覺得比較痛苦的事情進行回憶時,往往會降低小學生們的寫作興趣,大多數的小學生都不愿意一遍遍對痛苦的經歷進行復述,所以教師可以對學生們的寫作內容進行相關引導或直接對寫作內容的大方向進行要求,引導學生們在寫作過程中主要針對生活中發生的有意思的趣事進行展開描寫,學生們通過對生活發生的充滿人文關懷的案例或生活中的趣事展開描寫時,可以大幅度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2]。
經調查研究結果表明,學生們在積極、舒緩的教學氛圍中更有利于寫作思維的發展,而在消極、緊張的教學氛圍中,反而不利于學生們拓展寫作思路。傳統的寫作課教學中,課堂教學主體是老師,由老師對學生們的寫作內容進行設計、訓練和點評,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關聯性較弱,學生們對寫作內容展開的思考較少,學生更多的是根據教師的課堂指引展開寫作練習,而這種教學模式進一步導致課堂教學氛圍緊張、僵化,不利于教師課堂教學內容的順利展開,針對這一現象,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進行角色的轉變,由知識的傳播者轉變為課堂寫作的傾聽者,以平等、溫和的教學態度感染每一個參與學習的小學生,進而促使學生們吐露出內心的真實想法,進而根據學生們的反饋對寫作內容進行指導。教師通過營造生活化的教學氛圍,幫助學生們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提高學生們的寫作效率。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傳統模式下的語文寫作課堂已經越來越無法滿足當前小學生的寫作需求,面對當前語文寫作課的教學現狀,利用生活化措施培養小學生的寫作興趣,進而幫助學生們全面提高語文學科的綜合素養,是當前教師們可以采取的有效教學方法之一。